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灵山寺》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描述了一座名为灵山寺的寺庙景观,同时表达了对世俗浮华的反思和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诗词的意境是描绘了一座灵山寺,它的名字无人知晓,却矗立在汹涌的波浪中的孤峰上。寺庙四周是险峻的山崖。折断的椽木和破裂的瓦片被随意堆放在这座寺庙的东西两侧。行走在库廊中,人们低下头,似乎容不下居住的人。我坐在船上,看着夕阳和秋风一同降临。我俯瞰山崖,眼中寄托着目光,万物都展现出极其细腻的美。这种景色震撼着江海之间的思绪,洗涤着淤积的忧愁。为何人们纵情玩乐,却过眼无踪地匆匆而过这座寺庙呢?这样的景色怎么能够与寻常的游览相比呢?荣辱盛衰的变幻是无穷无尽的,我听说世间人们追求的是楼台殿宇的豪华,却不知道山水之间的乐趣才是真正的快乐。世俗的喜好如此易变,让我感到难以为情。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灵山寺的景物,寄托了作者对世俗浮华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作者通过对比山水与世俗的对立,强调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纯粹,以及人们对于内心的清净和追求真正快乐的价值。同时,也抨击了人们追逐名利、贪图虚荣的行为,认为这种追求是浅薄和易变的,而真正的乐趣和美感存在于自然山水之间。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们行为的批判,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和审美观念。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晓从千骑越重闉,轧轧篮舆渡古津。万叠青山烟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笑携红袖寻莲社,醉折黄花上葛巾。此会从今成故事,他年应记座中人。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一点微云何处来,散作人间三日雨。晓来忽推窗,所见非常处。白玉作楼台,烂银为国土。盐官王老师,偈颂一百五十首欢喜无著处。拈起须弥槌,击动虚空皷。清音闻远近,雅韵贯今古。法眼和一通,听之犹莽卤。古人有言兮,千年田,八百主。
浮阳横巨浸,南巷拥旌旃。别带秦城雨,行闻魏国蝉。碛鸿来每后,朝日见常先。东鄙云霞广,高林间水天。
太守龙为马,将军金作车。香飘十里风,风下绿珠歌。莫怪坐上客,叹君庭前花。明朝此池馆,不是石崇家。
娲皇识五石,炼之能补天。补天有何迹,五石世不传。五石岂不传,人心禀灵坚。一日彝伦叙,千年造化全。此石经几炼,天亦经几补。火候吾有之,吾师鲁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