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靥人怜都恶瘦,曲眉天与长颦。
沈思欢事惜腰身。
枕添离别泪,粉落却深匀。
翠袖盈盈浑力薄,玉笙袅袅愁新。
夕阳依旧倚窗尘。
叶红苔郁碧,深院断无人。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临江仙》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靥人怜都恶瘦,
曲眉天与长颦。
沈思欢事惜腰身。
枕添离别泪,粉落却深匀。
翠袖盈盈浑力薄,
玉笙袅袅愁新。
夕阳依旧倚窗尘。
叶红苔郁碧,深院断无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临江之地的心情。诗人以自己的形象来抒发离愁别绪,表达了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伤情绪。诗中的形象描绘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感受。
诗的开篇,诗人描述自己的相貌,说自己的脸庞苍白瘦削,眉弯曲得像天上的弯月,额头也很长。这里通过自己的容貌来暗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痛楚。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他说自己在枕头上留下了离别时的泪水,粉黛也因悲伤而脱落,但粉黛的脱落并不均匀。这里通过描写诗人的妆容来表达他内心的离愁别绪。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她穿着翠绿色的袖子,轻盈而柔软,却力量薄弱。她手中拿着玉笙,吹奏着悲伤的曲调。这里通过描写女子的形象和琴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思念和失望。
最后两句诗,诗人描述了夕阳依然斜斜地照在窗户上,但是窗户上已经积满了尘土。院子里红叶飘落,青苔郁郁葱葱,但是深院里却没有人。这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情绪起伏跌宕,表达了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之情。它通过对个人形象和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伤。
朱颜绿鬓难留住。调弄了几拙讷的儿父。算光阴咫尺风波,恍着暮晴朝雨。怎禁他地久天长,睚不过暗来明去。望桃源雾杳烟迷,梦觉也玉人
临行特地扬家丑,带累傍人满面惭。霹雳一声云雨散,至今父子未相谙。
闻道君侯欲解麾,士农攀卧共依依。野人恨作滕民晚,州牧能如结辈稀。虽有荔枝懒包贡,亦无薏苡可囊归。诸公万一询衰朽,为说羊裘坐钓矶。
御堦人看放班回,谁记乾淳旧事哉。进卷已尝观所主,闻弦上欲老其才。割鸡必待民谣著,峨豸多由县谱来。莫道胜流俱不屑,艾轩做了到诚斋。
木老性倔强,朔风怒明威。初更即合战,已乃声鼓鼙。大块信难测,三鼓气不衰。我屋山僧居,破陋久不治。会当晴明日,仰见河汉移。微风鼓橐籥,虚空同奔驰。夜无芙蓉人,慌惚疑褰帷。平明满书斋,败叶方纷披。孰为呼吸者,作此怒张为。天寒不成雪,恐坐强风师。扑尘整书架,粪挶
阿堵元知不受呼,忍贫闭户亦良图。曲身得火才微直,槁面持杯秪暂朱。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吴。谁知未减麤豪在,落笔犹能赋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