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意相关莺对语,春风遍满天涯。
生香不断树交花。
个中皆实理,何处是浮华。
收敛回来还夜气,一轮明月千家。
看梅休用隔窗纱。
清光辉皎洁,疏影自横斜。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临江仙(涪州北岩玩易有感)
落花满川河,飞燕藏林涧。
声语唤鹊桥,和风送春盏。
香树新开花,红霞遍山岳。
这其中皆实理,何处可寻闲華?
收敛来归还沉寂, 一轮明月千家。
观梅无需雾障纱,清澈光明,光壁疏影自横斜。
中文译文:
临江仙(在涪州北岩游玩所想到的感悟)
花瓣飘落满川河,燕子飞翔遁入林涧。
声音呼唤起鹊桥,和风送来春的盏。
香树上新花绽开,红霞遍布山岳。
这其中皆是实实在在的真理,何处可找到轻浮华丽?
收敛回归仍为寂静,明亮的月亮照耀千家。
欣赏梅花无需隔窗纱,清澈明亮,光影自然地横斜。
诗意和赏析:
《临江仙(涪州北岩玩易有感)》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倾慕和对真理的追求。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花瓣飘落满溪流和燕子飞入林涧的景象,展现了春日的美丽和生机。他声音呼唤鹊桥,和风送来春的盏,表达了他对春天和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接着,诗人以香树开花和红霞遍布山岳的景象,寄托了对真理的追求。诗中的“个中皆实理,何处是浮华”表明诗人认为真理存在于自然的美丽和和谐之中,而非世俗的繁华与虚浮。他希望能够远离喧嚣,回归寂静,并以明亮的月光和光影来观赏美丽的梅花。
整首诗以清新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真理的向往。它呈现出一种恬静、淡然的境界,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并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典同周命士,律协汉诸郎。师友今千载,妻孥各一方。发从何处白,菊有去年黄。惜别无多语,关雎三断章。
朱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飨,群生展敬。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叶庆。
窗户风凉四面开,陶公爱晚上高台。中庭不热青山入,野水初晴白鸟来。精思道心缘境熟,粗疏文字见诗回。诸生围绕新篇读,玉阙仙官少此才。
予表此诗,盖欲天下知将帅未尝无人。夫岂必弧矢之弃而砚之亲。合之一,歧之分。噫嘻斯藏,何忝干文。
仁暴由来各异施,秦徐至竟孰雄雌。君看骊岫今无墓,得似柯山尚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