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不知变,区区诵陈言。
时人熟见之,嬉笑相排拫。
江流去不返,何时复虞轩。
饩羊诚无用,礼意傥可存。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临海道中书怀》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临海道上思念之情
儒生不知变化,一味地背诵陈旧言辞。
时人已经熟悉,取笑嘲弄。
江水一去不复返,何时能再回到虞轩(作者的居所)。
给羊喂食实在无益,但礼仪之意仍然值得珍存。
诗意:
《临海道中书怀》描述了作者孙应时对时人固守旧观念、不愿接受变化的态度感到的郁闷和无奈。他认为那些儒生们只是机械地背诵陈旧的经典,而不去理解和应对时代的变革。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司空见惯,人们对此已经不再以为然,甚至以嘲笑相对。诗中的江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它一去不复返,暗示作者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于未来的迷茫。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虚礼的质疑,他认为虚礼没有实际的效用,但仍然主张保留其中的一份礼仪之意。
赏析:
《临海道中书怀》通过对儒生们的思想僵化和陈旧观念的批评,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革的思考和追求新知的渴望。诗中的江流和虞轩等意象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词的行文简洁明快,以明快的节奏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的困惑和对于知识的追求。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他认为虚礼虽然没有实际的效益,但其中蕴含的一份礼仪之意仍然值得保留。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思熟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雪片成孤立,蟾华与共游。从教惊蜀犬,曾是喘吴牛。蹲石依松瘦,寒溪映竹流。遥知明岁稔,携酒上南楼。
久持邦柄擅斯文,却扫丘园脱世纷。已用三篇作霖雨,回看万事似浮云。何须棨戟荣归路,自有旂常载旧勋。欲别延英犹造膝,老臣虽去不忘君。
塞南秋水陂塘,芦叶萧萧半黄。直北飞来鸿雁,端疑个是潇湘。
绿发仙郎藻思新,就中诗语更通神。清襟逗兴初无滓,采笔呈华别有春。顾我风期情背俗,感君官职命欺人。汤汤听尽流波曲,终愧衰聋赏未真。
华草。华草。秀发乘春更好。深心密竹纷纷。妖韶随处动人。人动。人动。王孙公子情重。
晓甑初炊早稻鲜,传呼与觅卖鱼船。可怜弹铗竟成恨,空对筠篮翠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