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台繁姓人,埋灭为蒿蓬。
况乃汉骄子,魂游谁肯逢。
缅思当盛时,警跸在虚空。
蛾眉倚高寒,环佩吹玲珑。
大梁千万家,回首云蒙蒙。
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宾客有司马,邹枚避其锋。
洒笔飞鸟上,为王赋雌雄。
借今此不传,楚辞擅无穷。
空余一丘土,千载播悲风。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梁王吹台》
繁台繁姓人,埋灭为蒿蓬。
况乃汉骄子,魂游谁肯逢。
缅思当盛时,警跸在虚空。
蛾眉倚高寒,环佩吹玲珑。
大梁千万家,回首云蒙蒙。
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宾客有司马,邹枚避其锋。
洒笔飞鸟上,为王赋雌雄。
借今此不传,楚辞擅无穷。
空余一丘土,千载播悲风。
中文译文:
繁华的台宇归于废墟,繁盛的家族化为蓬蒿。更何况那曾经骄傲的汉朝后裔,他们的灵魂游荡在何处能够相逢呢?怀念那盛世的时光,警醒的号角响彻虚空。美丽的女子依然倚立在高寒之地,佩戴的环佩发出清脆的声音。
大梁城中有无数的家庭,回首望去只见一片模糊迷茫。仰望天空却无法寻见君王的踪迹,在云间只能指认出一片青红。宾客们中有一位名叫司马的,邹枚为了避免他的威锋而退避。挥洒筆墨,作品如飞鸟般飞上天空,为王赋予了双雄的意境。
然而,这些今天都已经不为人所传颂,楚辞却独揽了无尽的美誉。只余下一片废墟土地,千年来传播着悲伤的风声。
诗意和赏析:
《梁王吹台》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述梁王朝的衰落和王朝后裔的凄凉境遇,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怀念和对兴盛时光的留恋之情。诗中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反思。
诗词以梁王朝的繁华和家族的衰败为线索,将历史的兴衰写入其中,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盛世的追忆之情。诗中描述了大梁城的繁华景象,但如今只剩下一片模糊不清的景象,使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转和一切荣华富贵的转瞬即逝。
诗中还表现了王安石对文化传承的关注。他提到宾客中的司马和邹枚,前者是历史名人,后者是王安石的朋友,他们都具有文化才华,但诗中暗示他们的作品已然不传,只有楚辞得到了广泛的传颂。这表达了王安石对文化和文学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作品未被广泛流传的遗憾。
整首《梁王吹台》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梁王朝的衰落和王朝后裔的凄凉命运,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怀念和对兴盛时光的留恋之情。它反思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诗中描述了繁华的台宇被废弃,昔日繁盛的家族变成了蒿蓬。诗人提到汉朝的后裔,他们的灵魂在哪里才能相逢呢?诗人怀念那个盛世的时光,号角的声音警醒着人们,然而美丽的女子却孤单地倚立在寒冷高处,她身上的环佩发出清脆的声音。
大梁城中有许多家庭,但回首望去只见一片模糊迷茫。仰望天空却找不到君王的踪迹,只能在云间指认出一片青红。其中一位宾客名叫司马,邹枚为了避免他的威锋而退避。诗人挥洒笔墨,作品如飞鸟般飞上天空,为王朝赋予了双雄的意境。
然而,这些作品如今已经不为人所传颂,只有楚辞独揽了无尽的美誉。废墟土地上只剩下一片悲伤的风声,传扬了千年。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逝去繁华盛世的怀念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它通过描绘梁王朝的兴衰和王朝后裔的凄凉命运,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这首诗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表达了王安石对文化的珍视和对自身作品未被广泛流传的遗憾之情。
南丰冢木已萧萧,犹有门人守一瓢。文彩自应传壶奥,典刑犹可想风标。纷纷但见侏儒饱,寂寂谁歌隐士招。十载敝冠弹未得,簪缨知复为谁彯。
阵鸿惊处。一网沉江渚。落叶乱风和细雨。拨棹不如归去。芦花轻泛微澜。蓬窗独自清闲。一觉游仙好梦,任它竹冷松寒。
绿发传家五丹桂,青云错路两朱轓。凤批天语来严诏,马跃春风候禁门。造膝从容应有问,披心慷慨不无言。君王一见知堪用,未历财闱定改恩。
羞经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逡巡。题门惆怅,坠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绿无痕。
又从邻舍家,来折主人花。游处当年似,悲伤老去加。兴长歌易放,情密语无哗。归路生残月,春风醉袂斜。
琼瑶风骨褐衣裘,野果初红玉露秋。僧孺唤渠登牓尾,季狸只合隐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