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生食指动晨餐,拗项蒸毛忽满盘。
总为饥驱嗟我老,未能饱死笑人单。
不除豪气杯中兴,空有功名镜里看。
菽水虽贫归去好,白头慈母要团栾。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两日绝市无肉举家不免蔬食因书数语》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两天无法购买到肉食,只得全家以蔬菜为食的情境,以及在读书中找到慰藉的心情。
诗词中的意象描绘了怪异而贫乏的生活场景。作者描述自己伸出饥饿的手指,但只能享用清淡的蔬菜作为早餐;头脖子扭曲的鹅肉蒸得松软,却只充满了盘中,无法填饱作者的肚子。这种食物的匮乏使作者感叹自己的年老,无法满足温饱的需求,只能以微笑面对生活的艰辛。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豪气和功名虽然在镜子中看得见,却无法填充饥饿的空虚。
然而,尽管菽水(即豆汤)虽然简单贫寒,但对作者而言却是一种宝贵的回忆,因为它代表着家乡的温暖和母爱的呵护。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白发慈母的思念,他渴望能够与母亲团聚。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物质匮乏和内心的愁苦,展示了作者在贫困环境中通过读书来寻求心灵慰藉的坚强意志。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下,仍然能够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绝塞初归喜浣休,东城送客偶成游。山前欲访青兰若,林下初闻黄鷅鹠。双屦高穷溪水出,一身轻共野云浮。寄声德操还能否,炊黍吾过为少留。
游云销尽月当空,危坐西轩快水风。往恨忽从中夜起,赏心难与故人同。鼠惊琴匣闻余响,萤度莲塘见乱红。星薄漏稀犹不寐,寒声通夕战疏桐。
古渡临祠庙,长淮接市门。旌旗摇白日,风雨锁黄昏。贫贱求知己,荣华少故恩。湖边逢牧竖,犹自说王孙。
燕子蜂儿各自忙,玉魂谁返杜秋娘。人间抵死无殊丽,免唤分司御史狂。
郡县齐瞻使者麾,马蹄行处是霜威。前驱宁免为负弩,高谢未能图拂衣。顾己自知吾道在,折腰甘被俗人议。古来策足皆贫贱,伊起耕夫吕钓矶。
汤饼随缘和酱醯,六年三潦念民饥。重逢白发人生日,愿见黄梅雨止时。诗好远过千岁寿,家贫深负五男儿。许身稷契杜陵老,岂谓残生乃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