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
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
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
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万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品尝梨子的情景,并表达了对梨子的赞美和喜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
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
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
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品尝梨子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梨子的喜爱和赞美。诗中的“挂冠大谷肯于时”意味着作者在大谷中挂下冠帽,表示他对梨子的珍视和重要性。他坐在那里,享受着梨子带来的美妙感觉,感叹梨子的风流特异之处。
诗中的“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表达了梨子的美味。梨子的香气透过衣物直达骨髓,梨子的清甜口感也能被作者的牙齿所感知。这种描写强调了梨子的独特魅力和美味。
接下来的两句“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表达了作者对梨子的珍视和喜爱。作者将梨子比作琼浆,将品尝梨子的过程比作解甲,强调了梨子对他来说是一种珍贵的享受。他喜欢将梨子捣碎成汁,将梨子的滋味融入自己的身体,好像将梨子的美味融入自己的肌肤一样。
最后两句“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表达了作者对梨子的痴迷。作者表示,即使是在喝醉的状态下,他也会向梨子表示感谢,因为他觉得梨子的美味是无法拒绝的。他甚至觉得,如果有人在他喝醉之前就品尝了梨子,那就太晚了,因为梨子的美味是无法错过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梨子的喜爱和赞美,通过对梨子的品尝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身是庵儿,性为庵主,耳目便是门窗。壁中为舍,腹是厨房。心是当厨博士,运水火、炼就元阳。心宁守,依时饭熟,盛与主人尝。休出庵外去,些儿迷路,难奔家乡。端然庵内坐,修补中央。运就金梁玉柱。透清风明月灵光。安然坐,不摇不动,怕甚恶风霜。
烛与人相似,通宵遽白煎。不应须下泪,只是为人然。
雨后荷盘可乾汞,日中莲座自焚香。儿童拗断垒珠柄,牵出银丝随手长。
日向皇都永,冰从泰液融。八荒开寿域,万国转春风。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
世德公高裔,家声相国孙。饰儒成吏事,训子服忠言。道直躬难进,流长庆有源。椎牛方返葬,纳驷已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