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籍燃除士不磨,骊山如此盗兵何。
五陵珠玉归人世,却为诗书发冢多。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骊山》
六籍燃除士不磨,
骊山如此盗兵何。
五陵珠玉归人世,
却为诗书发冢多。
中文译文:
六籍燃烧,除去士人的磨炼,
骊山为何容忍这样的盗兵存在。
五陵的珍宝归于人世间,
然而诗书却在坟墓中繁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它以骊山为背景,通过对山川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境遇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首联写出了士人的磨炼和淘汰,通过“六籍燃除士不磨”的表达,暗示士人在官场上的艰辛和被淘汰的命运。这里的“六籍”指的是科举考试的六种资格,燃烧表示被废弃。作者抒发了对士人遭遇的关切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骊山如此盗兵何”则以骊山为隐喻,表达了对社会风气败坏、盗贼横行的不满。骊山是古代帝王陵墓所在地,象征着尊贵和庄严,而盗兵的存在则让骊山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安宁,从侧面抨击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混乱。
下联则描绘了五陵的景象,五陵指的是古代帝王陵墓群。珠玉归人世间,意味着陵墓中的珍宝被人们所占有。然而,这些陵墓却成为了文人墓志铭和墓碑的发源地,诗书在坟墓中繁盛,说明了文化传承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对山川和墓葬的描写,通过隐喻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士人命运和社会风气的担忧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倡导的新政变革中对士人的支持和关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士人和文化传承的关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乾,狂风乱扫。当无绪、人静酒初醒,天外征鸿,知送谁家归信,穿云悲叫。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釭闲照。梦枕频惊,愁衾半拥,万里归心悄悄。往事追思多少。赢得空使方寸挠。断不成眠,此夜厌厌,就
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心不择时适,足不拣地安。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常见今之人,其心或不然。在劳则念息,处静已思喧。如是用身心,无乃自伤残。坐输忧恼便,安得形神全。吾有二道友,蔼蔼崔与钱。同飞青云路,独堕黄泥泉。岁暮物万变,故情
故园别日久,归来三径荒。丛竹坏新壁,枯荷掩幽塘。满地叶狼籍,草木为不芳。儿童力并除,百卉俨成行。遥岑出葱菁,清波皱沧浪。一朝旧观还,林壑愈争光。
净绿环城亦何有,跳锦潜银不容取。尚余翠盖拥红妆,两两三三早秋后。秋官公廨临池傍,结筠为筏开轩窗。落日轻风泛船好,欢呼取笑徒相望。忽闻报予酒初熟,亟往从之倾白玉。疎蝉有思曳长缲,寒露无声洗残燠。君才岂合州县劳,前云后晖家世高。一经不但有遗训,千古记注谈滔滔。
人有金丹可返魂,常流迷道不知吞。朱禽若启岩前地,白鹿须投海底门。欲得必先调气马,由来宜急锁心猿。善男善女寻真诀,莫把形容化土坟。
融和又报。乍瑞霭霁色,皇州春早。翠幰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绡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逦御香,飘满人间闻嬉笑。须臾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鞘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