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立秋月夜前堂观月》

箕踞绳床政自豪,远游何暇续离骚。
萧森万竹秋逾瘦,突兀双楠夜更高。
东郭风喧三鼓市,西城石汹二江涛。
色尘声界如如现,本自无禅不用逃。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立秋月夜前堂观月》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箕踞绳床政自豪,
远游何暇续离骚。
萧森万竹秋逾瘦,
突兀双楠夜更高。
东郭风喧三鼓市,
西城石汹二江涛。
色尘声界如如现,
本自无禅不用逃。

诗意:
这首诗以立秋的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范成大的思考和感慨。诗人坐在绳床上,心情自豪,因为他的政治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他无暇再继续创作离骚。秋天的竹林逐渐凋零,显得瘦弱,而突兀的楠木树在夜晚显得更加高大挺拔。东边的郊外风声喧嚣,三更时分的市集热闹非凡,而西城的石头激荡着两江的波涛声。色彩、尘埃和声音的界限模糊,就像现实世界的景象一样,本来就无需逃离尘世才能体验禅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立秋月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范成大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箕踞绳床表现出诗人的自得和满足,他因为政治上的成就而自豪,无暇再继续写作离骚这样的高远诗篇。秋天的竹林凋零,传达出岁月无情的寓意,而突兀的楠木树则显得高耸峻拔,似乎象征着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意志。诗人通过对东郭风声和西城石汹的描写,展现了繁华喧嚣的都市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触动和思考。最后两句"色尘声界如如现,本自无禅不用逃"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尘世的深思,他认为禅意并非需要逃离尘世才能体验,而是应当在现实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以及对社会现象和内心思考的交融,表达了诗人范成大对自身政治成就的自豪、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禅意深远理解的思考。同时,诗人以立秋的月夜为背景,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示了他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恋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 《潼关道中》

    白道晓霜迷,离灯照马嘶。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来往非无倦,穷通岂易齐。何年归故社,披雨剪春畦。

  • 《赠解头贾嵩》

    贾生名迹忽无伦,十月长安看尽春。顾我先鸣还自笑,空沾一第是何人。

  • 《暮春泛西湖次口号韵呈程待制十首》

    客舟日日野芳前,鶗鴂鸣时始息肩。无絮可漂花可藉,良辰乐事属明年。

  • 《采莲曲二首》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

  • 《杂兴四首》

    偶种阶前竹数根,引风招月伴清樽。春来为爱临阶竹,今日翻嫌竹碍门。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