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犹插高架,檠已弃低墙。
可惜亡三箧,安能读一箱。
自惭伯仁退,不及阿宜长。
但忆初强记,谁知晚健忘。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理故书二首》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轴犹插高架,檠已弃低墙。
可惜亡三箧,安能读一箱。
自惭伯仁退,不及阿宜长。
但忆初强记,谁知晚健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珍惜和对自己记忆力衰退的感慨。作者描述了书籍被放在高架上的情景,仍然保持着原本的排列顺序,而书檠却已经被丢弃在低矮的墙上。这里的“轴”指的是书的卷轴,而“檠”则是卷轴上的横木。作者感叹说,虽然他拥有很多书籍,但可惜的是其中有三个箧(古代用来装书的小箱子)已经丢失了,所以无法读完所有的书。他自愧不如伯仁(伯夷、仲由,古代贤人),退而不及阿宜(阿房宫的建造者),后者长寿而记忆力依然强大。然而,作者仍然怀念年轻时记忆力强大的时刻,但现在他却感到晚年已经开始健忘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书籍和记忆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感慨。作者以书籍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同时也意味着他对于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渐渐衰退的记忆力的无奈。作者通过描述书籍放置的位置和状态,将自己与书籍进行对比,传递出对充实自己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焦虑。诗词中的伯仁和阿宜作为历史上的贤人和长寿者,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自愧不如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记忆力的怀念,但也表现出对晚年健忘的无奈和忧虑。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记忆衰退和个人能力的思考和反思。它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时间和记忆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呈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生活体验。
元正启祚,万物咸新。伏惟大众,梅开早春。
羊肠路入最高峰,倦倚东风点瘦筇。芳草有情春意远,青山依旧暮云重。新来梵阁添奇观,前度时人带老容。寄我此身天地裹,梦回林杪一声钟。
驮布袋,握藤枝。一肚皮恶毒,好使你门知。转脑回头望阿谁,髯公知此意,冷笑贼风吹。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蟾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短长深浅。
玉钗堕地无全股,双凤蟠龙两分去。虽藏匣底终弃捐,欲卖傍人不直钱。轳辘宛转黄金井,手挽铜瓶系纤绠。谁知绠断瓶堕泉,千尺深沉不窥影。铜瓶堕泉钗堕地,君心何得生离异。
名花百种结春芳,天与秾华更与香。每忆月陂隄下路,便开图画觅姚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