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榻勤初设,诗筒辱屡传。
一嗟云雾隔,坐阅岁时迁。
埋玉俄成恨,乘风想已仙。
终当挽行绋,长恸繐帷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丞相挽诗三首》是刘子翚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宾榻勤初设,诗筒辱屡传。
一嗟云雾隔,坐阅岁时迁。
埋玉俄成恨,乘风想已仙。
终当挽行绋,长恸繐帷前。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悼念李丞相而写的。诗人刘子翚表达了对李丞相的深深敬意和哀思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和传递诗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李丞相的挽诗为主题,通过描写宴会设立和传递诗篇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李丞相的敬意和哀思之情。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李丞相逝世后宴会上准备的诗筒,诗人感到这种方式有些屈辱,因为李丞相的诗篇在他离世后一再传递,显得有些不合适。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云雾而和李丞相隔绝的感叹,坐在那里阅读传递来的诗篇,回顾着岁月的变迁。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李丞相的思念之情,他感叹着李丞相埋葬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他的怀念之源,而李丞相乘风而去已经化作了仙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将来要挽着李丞相的衣袖,长时间地悲恸在李丞相生前所居住的地方。
整首诗词通过对李丞相的挽歌,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深深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宴会和传递诗篇的方式,以及对云雾和岁月变迁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层次,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李丞相的追思之情。
濯濯萦春晚,依依带暝饶。楚宫皆饿死,无计学织腰。
禽其鸣矣,惟其丑矣。我之怀矣,惟其友矣。
寂寂柴门闭嬾苔,门前有路走天台。近秋河汉西南落,欲雨风云东北来。旋摘甘瓜青带蔓,新篘玉醴冷传杯。亦知野外无供给,且复相逢笑口开。
雨恋池三尺,晴窥月一方。未□□□□,敢望若并洋。□怪曾惊耳,仝嗔欲刃肠。谁能□□□,老子欲追凉。
阴山健儿鞭鞚急,走势能追北风及。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回旗倒戟四边动,抽矢当前放蹄入。爪牙蹭蹬不得施,迹上流丹看来湿。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埋弓刀。穹庐无工可貌此,汉使自解丹青包。堂上绢素开欲裂,一见犹能动毛发。低徊使我思古人,此地抟兵走戎羯。
朱门洞启俨行车,金鐍装囊半是书。君向东州问徐胤,羊公何事灭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