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质艰难际,精忠日月昭。
引裾尧浸缩,断鞅虏氛消。
顾眄安诸夏,风声动一朝。
南迁谁辨谤,公论付刍尧。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丞相挽诗三首》是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李丞相在艰难际遇中展现出的忠诚精神和辉煌事迹。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委质艰难际,精忠日月昭。
引裾尧浸缩,断鞅虏氛消。
顾眄安诸夏,风声动一朝。
南迁谁辨谤,公论付刍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李丞相(指李纲)在困难的时刻表现出的忠诚精神和崇高事迹。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李丞相的英勇和忠诚。
诗的开头,表达了李丞相身处困境的艰难情况。"委质"意味着身心交瘁,"艰难际"则表示面临困境的时刻。然而,尽管如此,李丞相仍然展现出了坚定的忠诚精神,"精忠日月昭",他的忠诚和奉献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明亮。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李丞相的英勇和果敢。"引裾尧浸缩"指的是他举起衣襟,奋勇作战的场景,"断鞅虏氛消"则表达了他以勇猛的战斗消除敌对势力的意志。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李丞相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许。"顾眄安诸夏"表示他关注着国家的安危,"风声动一朝"暗示着时局的变幻不定。"南迁谁辨谤,公论付刍尧"表达了他为了国家利益而忍受了许多流言蜚语,但他相信历史会公正地评价他的功绩。
整首诗词通过对李丞相的描写,展现了他忠诚、勇猛和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它不仅仅是对李丞相的颂扬,也反映了作者对忠诚和奉献精神的推崇。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李丞相的伟大事迹和忠诚精神产生敬佩和钦佩之情。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主--柳公权
六十三年忧患乡,人言晚景尚悠长。不知气郁致痰厥,忽尔异证生微茫。操修弗遂仁者寿,治疗倍费医之良。今将累日未痊愈,自知不善贻天殃。头目昏眩不能动,偃然一榻殊彷徨。光摇两目皎无寐,汗流四体痛欲僵。纵然未即致幻化,惟恐废弃难安强。人生修短固定数,不必以此萦吾肠。
江上青云客,天边白马生。百年文物似,一席笑谈倾。问旧能枚举,论财比芥轻。徘徊亦自好,可便濯尘缨。
下马冷泉亭,懿此丹壑幽。泓澄粲玉砾,半亩如泼油。岩{左山右幼}起三板,轰雷溅涛头。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莫作动静观,止性元不流。
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日高黄繖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迩英阁前有双槐,樛然属地如龙形。)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蝌蚪光射天。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
玉管朱弦莫急催,容听歌送十分杯。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