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中断,似蜃楼幻出、层檐叠脊。
欲问真源凌绝顶,安得乘风羽翮。
势利相忘,驱驰不惮,面背皆京国。
源泉混混,恍如夹右碣石。
遥想巢父襟怀,东溟烟雾里,片帆如席。
逸气峥嵘今老矣,惆怅剑门千尺。
细草平沙,敝裘羸马,长路无人识。
家山回首,不应犹作行客。
诗词:《酹江月 次王君阳李敏之过龙门韵》
朝代:未知
作者:曹伯启
洪崖中断,似蜃楼幻出、层檐叠脊。
欲问真源凌绝顶,安得乘风羽翮。
势利相忘,驱驰不惮,面背皆京国。
源泉混混,恍如夹右碣石。
遥想巢父襟怀,东溟烟雾里,片帆如席。
逸气峥嵘今老矣,惆怅剑门千尺。
细草平沙,敝裘羸马,长路无人识。
家山回首,不应犹作行客。
中文译文:
洪崖间断,像蜃楼一般幻化出来,层层檐口叠叠脊梁。
若想探询真正的源头,如何能乘风飞翔。
权势和私利相互忘却,不停驱驰,面前和背后都是京国的景色。
源泉模糊交错,恍如夹右碣石的景象。
遥想巢父的胸怀,东海的烟雾中,一片帆如同铺开的席子。
昔日的豪情壮志如今已经老去,心中感慨剑门千尺的险峻。
草木细密平铺在沙漠之上,破旧的皮裘和衰弱的马儿,漫长的道路上无人知晓。
回首故乡的山川,本应不再作为行客的身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浪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川景色和人生境遇的画面。诗中洪崖、层檐、碣石等景物都是通过比喻和形象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洪崖间断,似蜃楼幻出,层檐叠脊,形容了山峰的奇特和壮丽。作者想要探寻真正的源头,却无法乘风飞翔,表达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和渴望。
诗中提到势利相忘,驱驰不惮,面背皆京国,揭示了社会中虚伪和功利的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权势和私利的嘲讽和反思。
诗中的源泉混混,恍如夹右碣石,以模糊交错的景象表达了现实世界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诗中遥想巢父襟怀,东溟烟雾里,片帆如席,通过对巢父的怀念和对东海的遐想,表现了对过去时光和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旅程的孤寂和迷茫。细草平沙、敝裘羸马、长路无人识,描绘了艰难的旅途和无人理解的境况。
最后,回首故乡的山川,作者表示自己已不再是一个行客,而是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对自我存在的疑问。诗中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远方和纯粹的向往。
这首诗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思索,并流露出对自由、远方和真理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以哲思抒情之感,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忽复机锋对,真堪底里倾。果能成伏老,时许唤殷兄。可惜兹逢晚,相期不计程。受恩凡两世,焉敢恝无情。
苦无多路旅程宽,正是江南绿打团。欲湿征衫梅雨细,不成客梦麦秋寒。官闲诗可频搜句,亲近书宜月问安。自笑无才愧之子,明时君禄讵能干。
少年意气慕横行,不觉蹉跎过一生。便脱深衣笼窄袖,去参留守看东京。
平川汹汹经南国,匹练横托半天碧。洪澜巨浪之中央,忽见颓嵬太古石。此石由来几许时,混元一气初开辟。神功割破混沌胎,划落半空随霹雳。非鼋非鳌不可辩,有若神龟见踪迹。精刚不待娲皇练,浑朴宁从巨灵擘。我知神物本天性,推移运转非人力。当时大禹走天下,驱至九江为纳锡。
春去几时还。问桃李无言。燕子归栖风紧,梨雪乱西园。犹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近如天。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孰见西明画锦妆。景非常。烟波柳岸映斜阳。水云乡。咫尺家山人不到,好风光。步虚升入碧云房。洞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