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黄瘦硬立颓垣,疑是栽时第一根。
早岁孤君惟二子,暮年千亩尽诸孙。
雨鞭老迸苍龙骨,霜节寒封古藓痕。
消得培滋号尊者,把诗题作野人轩。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老竹》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这首诗词以描写一株老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意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苍黄瘦硬立颓垣,
疑是栽时第一根。
早岁孤君惟二子,
暮年千亩尽诸孙。
雨鞭老迸苍龙骨,
霜节寒封古藓痕。
消得培滋号尊者,
把诗题作野人轩。
这首诗词的诗意非常深远,通过描绘一株老竹的形象,艾性夫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首先,诗中的老竹形容苍黄、瘦硬,立于颓垣之间,给人一种凋零和衰败的感觉。作者暗示着这株竹子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时光的流转。
接着,诗中提到了早年孤独的君主只有两个儿子相伴,而到了晚年,拥有了千亩田地,但却已经看到了子孙散落的景象。这种对家族兴衰的描绘,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诗中的雨鞭和霜节则是描绘了岁月的侵蚀和时间的痕迹。雨鞭老迸苍龙骨,霜节寒封古藓痕,生动地表现了岁月对竹子的打击,也象征了人生的苦难和挫折。
最后,诗中提到了培滋号尊者和野人轩,这是艾性夫对自己的自号和居所的称呼。通过自称号尊者和作野人轩,表达了对隐居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老竹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传达了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给人以思考和共鸣,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才华和感悟。
自下观上,无限富贵。自上观下,无限贱贫。自心观物,何物能一。自物观心,何心不均。
年苦志不求奇。公寻者希。夷猛悟笑微微。华枉用机。予偃,婴肥。宫祥瑞围。传心印谨相依。灵神自飞。
征衣消尽洛阳尘,泣向东风拭泪痕。不及青春归有信,一年一别乐游园。
春晚城南十里陂,亭亭独立见奇姿。品流不落松竹後,怀抱惟应风月知。旋拂乱云成小伫,重携芳榼卜幽期。佳人空谷从来事,莫恨桃花笑背时。
老去疏慵厌仕途,归来林下学真如。不思身外千般事,只占人间一味愚。但得清尊长对客,纵添白发亦从渠。世间达宦多忧畏,胸次还能似我无。
气不通,脚膝患。云母膏,敷贴常常备办。破伤风、要可何如,花蕊石细掺。治心病,清神散。医性僻,附子理中丸弹。灵宝丹、服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