挼风夸晚态,垂雨怯春寒。
为问题芳意,同谁倚画栏。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阆州东园十咏·柳桥》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挼风夸晚态,
垂雨怯春寒。
为问题芳意,
同谁倚画栏。
这首诗描绘了东园中的柳桥景象。诗人文同通过描写桥上的情景,表达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之间的联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风、雨、春寒和柳桥等元素,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中的“挼风夸晚态”和“垂雨怯春寒”描绘了夜晚的风和雨,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这些自然元素给人一种温暖、静谧和寂静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冷静和思考。
接下来,诗句“为问题芳意,同谁倚画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索。诗人在这个美丽的景色中,思考着问题,寻找着芳香和意义。他站在画栏旁边,期待能有人与他共享这美丽的风景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东园柳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情的思考。诗人借助自然景色的描写,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幅美丽而深刻的画面。
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渴望。它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艳艳春娇入眼波。劝人金盏缓声歌。不禁粉泪揾香罗。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寸肠争奈此情何。
梁武欲为佛,秦皇欲为仙。万乘犹不足,要与天齐年。人生几两屐,过眼如风烟。此心苦无已,忧患长烹前。不见客斯逐,力诋争秦权。宁知咸阳市,父子更相怜。
宛委山前舣画船,攀萝渐入太霄边。因寻大禹藏书穴,深入阳明古洞天。万壑秋光含细籁,数峰寒玉立苍烟。宝函金篆久稀阔,欲就皇人讲数篇。
妙笔王维图莫就,多才康乐咏难穷。楼台一族出云杪,激雪浪生寒涧风。
酒家旗下分携久,山驿灯前感慨频。人事已随双鬓改,柳条又见一年新。
喜到重湖北,孤州横晚烟。鹭衔鱼入寺,鸦接饭随船。松桧君山迥,菰蒲梦泽连。与师吟论处,秋水浸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