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
阆州城东灵山白,
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
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
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
应结茅斋看青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杜甫对阆州城周边景色的描写和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灵山和玉台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中还借助松浮欲尽而云不尽的景象,以及江水摇动将崩而石头仍然未崩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界的巨大力量和坚强不屈的意志。诗人认为,根本不需要神灵的干涉,这些自然造物就已经具备了和嵩华(又称嵩山,是中国五岳山之一)媲美的气势。诗人还提到中原格斗(指武力斗争)未能结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局势的关切。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应该回到茅斋(简陋的草庐)里沉思,观察青壁(指山壁)上神秘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纯粹的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阆州城东的灵山和北的玉台所呈现的壮丽景色。通过描绘山林和云雾,以及江水和崩裂的巨石,表达了自然界的雄伟和震撼力量。在此基础上,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自然本身已经具备了神圣和嵩华山相媲美的气势。与此同时,诗人又以中原格斗未归为背景,暗示了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局势,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最后,诗人希望通过回到简朴的茅斋静心观察山壁上的景象,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启示。整首诗意境宏大,意蕴丰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知菹叶凉。
颢气遍寰宇,风露逼衣裘。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人道当年今日,海上骑鲸仙客,乘兴下瀛州。雅志在扶世,来佐紫宸游。庙堂上,须早计,要嘉谋。牙床锦帐,三岁江北叹淹留。好在蟹螯如臂,判取兵厨百斛,与客醉瑶舟。待得蟠桃熟,相约访浮丘。
今夕知何夕,真成累十觞。炉薰飘月影,密炬煎花香。政懒还诗债,无从发酒狂。故人怜久客,舞袖要须长。
一篷春雪泛西湖,不觉和身入画图。千古暗香疏影在,谁云骨冷不容呼。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桃花未落春水生,百川合流如镜平。江神约束蛟与鳄,东阁郎君将母行。一帆万里无荆越,非雾非烟锁双阙。只今手持天下柄,相公身是稷与卨。潭潭大府琳琅都,翻翻戟带缠金铺。朝回坐对彩衣舞,天上应有人间无。相门出相古来有,周公在前鲁公后。看君父子名一时,野人甘作扶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