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作山中客,才踏船舷眼便明。
曳杖直登千尺磴,尚欣脚力慰生平。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腊月的二十二日,我渡过湘江,登上了道乡台,夜晚归来时写下了这五绝。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张栻之手,描绘了一位山居客的行程和感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做山中客三年,
脚踏船舷眼便明。
曳杖直登千尺磴,
仍然喜悦脚力轻。
诗意:
这位诗人自述了自己三年来不再做山中客的经历。当他踏上船舷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色顿时明亮起来,仿佛一切都变得清晰明朗。他拖着手杖直接攀登了高达千尺的陡峭山磴,却依然感到自己的脚力轻盈愉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一个简短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三年来不再做山中客,意味着他曾经长时间地融入山林之中,沉浸于山水之间。当他再次踏上船舷时,眼前的景色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这可能是因为他久违的山外视野的变化给他带来了新的感受和领悟。
接着,诗人直接攀登了高耸峻峭的山磴,用曳杖的方式前行。这种形象描绘了诗人勇往直前、顽强向上的精神和态度。尽管攀登千尺的险峰,诗人依然能够欣赏到旅途中的美景,感受到自己脚下的轻盈和愉悦。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和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人在山中生活三年后再度出游,对外界的变化和自己的成长有了新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努力的肯定。这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少陵前仅陆君时,骚里居多摭茝蓠。未必梅花非有待,不妨敲琢古人遗。
江边秋日逢任子,大理索诗吾欲忘。为问山资何次第,只馀丹诀转凄凉,黄金范蠡曾辞禄,白首虞翻未信方。千古浮云共归思,晓风城郭水花香。
猩巾绉折亚枝红,独现精神万绿中。带种归来传博望,动人咏处想荆公。独风绛彩逃春艳,萦火朱房烁暑空。别有盆窠培埴异,深黄浅碧不相同。
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仙裳宫袖拥龙舟,一夕兵来罢盛游。万户千门银烛冷,六军百职布袍秋。御桥路坏盘龙石,金水河成饮马沟。日暮胡笳和羌笛,舞儿羞见锦缠头。
不来知尽怪,失意懒春游。闻鸟宁惊梦,看花怕引愁。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何似华筵上,推辞候到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