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宦晚益困,忽惊朝露晞。
嗟嗟命不偶,事事志多违。
直节未尝屈,英魂何所依。
有材真国器,无闷即天机。
前日犹言笑,今亡果是非。
城南春满路,空见素旌归。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哭石曼卿》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仕宦晚益困,忽惊朝露晞。
嗟嗟命不偶,事事志多违。
直节未尝屈,英魂何所依。
有材真国器,无闷即天机。
前日犹言笑,今亡果是非。
城南春满路,空见素旌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蔡襄晚年仕宦之路的困顿和心境的感叹。诗人感叹自己仕途晚景愈发艰难,就像朝露在早晨的阳光下消散一样。他悲叹命运不与他相宜,事事心志都多有违背。然而,他直言不讳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英勇的灵魂依靠着何处呢?他认为自己有才华,是真正的国家栋梁,尽管他内心无法安宁,但这也是天意的安排。他回忆过去的日子,那时还能言笑自若,而现在他的一切都消逝于是非之间。城南的道路上春天的景色依然美丽,但却再也看不到那素色的旌旗归来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己晚年仕途的艰辛和心灵的痛苦,表达了蔡襄对人生的无奈和追求的无果。他虽然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境,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廉正和坚守。他的英勇灵魂无处依托,似乎在暗示他的孤独和无助。诗人还通过城南春天的景色与素旌归来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失意和落寞之情。在美丽的景色中,他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荣光与希望。
整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描绘,展现了蔡襄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的坚守和才华被现实所压制,体现了一个士人在仕途中的挣扎和无奈。这首诗词以个人的遭遇抒发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并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与自身感受的对比,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
飞腾志意老来休,却听鸡声吟掉头。催雪忆梅还得句,到家准拟阿儒求。
见他门户插垂杨,懊恨江南客子肠。春梦谁云无准托,连宵合肯是家乡。
松菊仅三亩,作园真强名。驯禽惊不去,熟果坠无声。倦就盘陀坐,闲拈楖栗行。茅亭亦疏豁,凭槛看春耕。
绝怜一见一翻新,短直长斜意总真。绕屋便能云态度,问春谁更雪精神。栽花十亩犹嫌少,与我多生定是新。为惜生香怕閒却,折归聊当散花人。
青嶂横开高几重,巉岩直上半天中。虚明洞口千年久,澄澈流来一溜通。海蚌张颐方吸月,云龙夺迹遂乘风。隼旗出有随轩雨,指日秋成贺岁丰。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