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苦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土燥木根焦,
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
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
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
蝉亦为身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炎热的景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动物和自然界的困境。诗中用意象来表达炎热的程度,以及受到炎热影响的生物的痛苦和焦虑。
赏析:
《苦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出酷热天气对自然界的残酷影响。首两句"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描述了土地干燥,植物干枯,甚至鸟禽因为炎热而自发拔毛。接着的两句"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表达了炎热的强烈,龙不得不躲避灼热的阳光,天空也因为高温而形成遮蔽的云层。
接下来的两句"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表现了动物们在炎热的环境下的困境。即使是强大的虎也害怕山林的高温,庞大的鲸鱼也忧心忡忡地面对四海的高温。
最后的两句"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表明即使微风吹来,也无法给人们带来凉爽,蝉也因为高温而发出响亮的鸣叫。
整首诗以极简的语言揭示了炎热天气对自然界的破坏和动物们的苦痛,给人以深深的触动。通过这种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动物生存困境的关怀。
出郭见落日,别君临古津。远程无野寺,宿处问何人。原色不分路,锡声遥隔尘。山阴到家节,犹及蕙兰春。
客里愁如积,朝来意亦欣。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且免泥盈尺,犹祈岁十分。中原念淮浙,不忍话传闻。
午睡初醒缓注汤,一瓯清露沃诗肠。疑君昔日探蟾窟,犹带天边桂子香。
万里春风一札书,锦幢绣旆二难俱。殷红荔子武侯渡,深碧藕花房相湖。家庆盛於群玉府,身名荣过执金吾。人生信是团栾好,我亦归谋种芋区。
江雾霏霏作雪天,樽前醉倒不知寒。后堂桃杏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又扁舟东下,水树青圆,雨榴红薄。燕子愁多,在重重帘幕。杖屟山阴,而今休更问,月尖眉约。双杏盟寒,七香珠堕,歌尘飘泊。莫倚危阑,怨深黄竹,一鹤归来,乱峰飞落。笑色凌波,任雾抽烟邈。飘渺生香池冷,湘水外,片云如削。昨夜离人,游仙梦远,天风吹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