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樵夫手,不登郢匠门。
呈麽老丘壑,且无刀斧痕。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枯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师范。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干枯的树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无为而自然的境界的赞美。
译文:
不入樵夫手,
不登郢匠门。
呈麽老丘壑,
且无刀斧痕。
诗意:
这棵枯木没有被樵夫砍伐,也没有被熟练的木匠雕琢。它孤独地矗立在古老的山谷中,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无为而自然的推崇。诗中的枯木象征着宁静、孤独和自由,它没有被外界的力量改变,保持着原本的状态。诗人通过描绘这棵枯木,表达了对真实、自然和朴素之美的追求。
诗人选择了“樵夫”和“郢匠”作为象征,樵夫代表着伐木的劳作,而郢匠则代表着木工的技艺。诗中的枯木没有被这些人工的力量所改变,正是因为它没有被刀斧触及,才展现了自然本真的状态。
整首诗以极简的表达方式,凝练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它呈现了一种超越人工干预的境界,强调了自然的原真和无为的价值。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独特之美,同时也引发对于自然和无为哲学的思考。
一点阳和薰万宇,最饶佳致是山庄。鸡豚祝罢成长席,莺燕听来隔短墙。嗜酒不嫌多种秫,无襦长恨少栽桑。东郊劝相何烦尔,农圃吾生自合忙。
有鹑不博禾三百,却向枯河掷钓缗。他日陈平宰天下,如瑜翻作指囷人。
六国文武浩如云,花簇头冠样样新。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
玉殿春浓花烂熳,簇神仙伴。罗裙窣地缕黄金,奏清音。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
许君踏月夜相过,此语当时恨已多。但愿相逢休怨老,不妨白发听新歌。
卷起黄紬被,何消道放衙。瓦盆常貯酒,雪水旋煎茶。但得诗联稳,从教竹屋斜。助侬高兴处,索笑共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