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
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中文译文: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
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儿子的哀悼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儿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挫折的思考和忧伤之情。
第一句“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表达了辛弃疾对儿子年幼却已经承担了巨大压力的愧疚和担忧之情。这里的“气已负山岳”意味着儿子年幼却肩负了沉重的责任和期望,说明他对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压力和痛苦感到无比心痛。
第二句“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表达了辛弃疾对儿子成年后所面临的现实和困惑的忧虑。这里的“送汝已成人”意味着作者已经将儿子送出成人世界,而“行路已悲愕”则暗示儿子在面对人生道路上的不确定和艰难时,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忧伤和惊愕。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思考和内心的牵挂。辛弃疾通过诗词抒发出对儿子一路走来所承受的压力和困惑的深深关切,同时也表达了作为父亲的辛弃疾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和祝福。这首诗词以其深情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爱意和关怀之情。
莫嗔芳意太矜持,曾得三郎觱篥吹。今日若无工部句,殷勤犹惜最残枝。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故人载酒端好事,遣吾陶然忘旧庐。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闉闍半坏惊潮信,隍壑初深见劫灰。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将来。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