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岁荆州讣,江流恨未平。
天乎令后学,今又哭先生。
肃落真如此,扶持岂易成。
河汾遗体乐,谁慰九原情。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的中文译文:《哭东莱吕先生》
去年在荆州送别吕先生,我内心的痛苦一直未平息。
上天哪,你为何让我这样痛苦地学习,
如今又要为先生举行哀悼仪式。
他的离去让世界变得孤寂而真实,
扶持先生的事业又何其不易。
他离世后,谁能慰藉他的九原之情。
诗意:这首诗是孙应时写给他过世的老师吕先生的悼词。他回忆起了去年在荆州举行吕先生追悼会的情景,感叹自己心中的恨意无法释怀,而今年又要再次为吕先生举行悼念活动,这让他痛苦不已。他同时思考着,为什么天命如此残忍,让他们被迫离别,也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起先生的遗志和责任。最后,他还问道,在吕先生离世后,谁能安慰他那痛彻心扉的九原之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孙应时对吕先生的深深怀念和对死亡的思索。他通过描写吕先生去世后的悲痛,在情感上与读者产生共鸣。诗人以深情厚意的词句,表达了对吕先生的敬爱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反思死亡和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存在的矛盾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思考。这首诗既是对吕先生的追思,也是诗人对生死之间的关切与思考,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褎。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岂无异乡感,感此
国被儒冠误,如今尚忍言。
山林养得寸心丹,岂是清香不而寒?今日春风好颜色,任他自作杏花看。
捣练子,赋梅枝。暖借东风次第吹。自是百花留不住,让教先发放春归。
恭敛宜家,柔顺承天。德昭彤管,尤在进贤。寮册社翟,追荣寿原。四时裸享,何千万年。
上膏初动麦苗青,饱食城头信意行。便起高亭临北渚,欲乘长日勤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