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春早暖,客里上元天。
辇路灯如梦,璇霄月欲圆。
岂惟无酒酤,不复有床眠。
歌舞愚儿辈,凄凉已十年。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客中近元夕》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客居他乡的人在元夕佳节的夜晚的心情和境遇。
诗词的中文译文:
新晴春早暖,客里上元天。
辇路灯如梦,璇霄月欲圆。
岂惟无酒酤,不复有床眠。
歌舞愚儿辈,凄凉已十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客居他乡的身份入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新晴春早暖,客里上元天”,描绘了春天的阳光明媚和元夕佳节的氛围,而“客里”则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
第二句“辇路灯如梦,璇霄月欲圆”,通过描写辇路上照亮夜晚的灯光和快要圆满的明月,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盼。辇路是古代贵族乘坐的车道,灯光如梦境般的景象使人联想到远方的亲人和故乡。
接下来的两句“岂惟无酒酤,不复有床眠”,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的时刻,不仅没有美酒相伴,也无法享受舒适的床眠。这一描写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强调了他与家人分离的痛苦。
最后两句“歌舞愚儿辈,凄凉已十年”,表明诗人已经在外漂泊十年之久,他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欢笑和歌舞,但自己却沉浸在凄凉的境地中。这种对流年逝去和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与愚儿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客居的心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家乡的传统节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诗中融合了对家乡的温馨回忆和对离散团圆的痛苦体验,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亚夫重过柳营门,路指岷峨隔暮云。红额少年遮道拜,殷勤认得旧将军。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大武远宅不涉。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君。尊其臣者卑其主。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昔年曾到神清洞。笑领希夷非夙梦。看时须到月边乌,养处且论铅与汞。土膏仍有黄芽动。神水浇香灵气种。夜深谁伴玉琴闲,鹤在九华松露重。
前朝夏州守,来款塞门西。圣主敷文德,降书付狄鞮。毡裘瞻日月,剺面带金犀。殿陛闲干羽,边亭息鼓鼙。永输量谷马,不作触藩羝。声势常相倚,今闻定五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