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营巢老自如,渭川端不羡商於。
松行外护遮凡木,莲叶平铺覆断渠。
我辈方宜置丘壑,此君可共乐琴书。
轩亭处处成清必,足了一生宁愿馀。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筠庄亭轩皆以筠名学士兄有诗次韵。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李弥逊之手,诗人以诗文中的"筠庄亭轩"为题,表达了对清雅高洁的追求和对知己友人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竹林庭院中,亭阁皆以竹命名。
学士兄长有一首诗,与我韵呼相契。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种满竹子的庭院中,亭阁均以竹子的名字命名。其中的学士兄长创作了一首诗,与我的韵律相和谐。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种满竹子的庭院,展现了诗人对清雅高洁生活的向往。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与庭院的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一幅宁静雅致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学士兄"是诗人的知己,他创作了一首与诗人的韵律相契合的诗。这表达了诗人对知己友人的赞美和欣赏,也暗示了他们在文学艺术上的相互交流和共鸣。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清雅高洁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与自然景物的结合,诗人传达了对宁静、高尚生活的向往,并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共同追求理想的愿望。
这首诗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示了宋代诗人追求高尚生活和对友情的热爱,同时也呼应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秋气平分,画阑桂树秋香底。良辰美景,弃取花前醉。彭寿添君,白也诗堪拟。高歌起。月波如水。长照金尊里。
成都旧日扬雄宅,今在清江鸥鹭洲。颇念书题成间阔,忽逢翰墨见风流。芗林草木年仍故,此老诗篇晚更遒。官事安能久覊我,何时载子以扁舟。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乘鹤吹笙想俊游,丑闻宫掖擅风流。身膏斧踬终尘土,若比莲花花亦羞。
社国之本,冠礼之始。福升自西,维宝之位。于著于阼,维子之闰。厥惟钦哉,敬以从事。
总别同异,成坏行布。圆融无碍,尘入众刹。非宽刹入,众尘非隘。居士笔端,宣畅果海。因原自在,我今说偈。赞扬同证,一真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