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吏散如堪适,萧洒诗成亦可娱。
王谢异时同惠我,只惭笔力不能俱。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郡斋戏句》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在郡斋中游戏嬉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郡斋冷清,官员散去,正适合我游戏嬉戏。
自由自在地写下这首诗,也能给我带来欢乐。
王谢(指王安石和谢朓)在不同的时代也曾赏识过我的才华,
只可惜我无法同时兼顾文笔和官场。
这首诗词通过对郡斋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萧条和冷清的氛围。官员们散去后,郡斋变得空旷,这种环境正适合作者放松心情,尽情游戏嬉戏。作者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写下这首诗,将诗歌创作视为一种娱乐方式,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心态。
诗中提到的王谢,指的是宋代两位著名文人王安石和谢朓。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也曾赏识过作者的才华,这是对作者才华的肯定和赞美。然而,作者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同时在文学和官场上取得成功,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不满和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郡斋的描绘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能力的自谦和不满。
十日西风便老成,挽回金气愈高明。朱轓玉节非吾事,雪竹霜松不世情。未可买山归卜筑,却须持橐慰平生。如公骨相应仙去,绿发朱颜已有名。
妾在钱塘小江曲,门前岁岁春波绿。绿波涵影晓汪汪,素练平铺光一幅。垂杨十里锁轻阴,芙蓉半渚瀁清馥。翠云贴水风飕飕,白蘋红蓼催早秋。大姑小姑惜芳游,朝朝拟棹江中流。荷盖斜张低覆舟,见花颦眉愁复愁。移舟西来泊花底,藕花染红蘋叶紫。拾蘋犹恨蘋无根,采莲却喜莲多子。
公论无过月旦评,吾衰安敢主乡盟。触蛮力劝休争战,猿鹤相安不怨惊。髧彼两髦呼作友,长吾一日敬为兄。前身定是徐无辈,延寿溪头了一生。
披岚长啸和岩洞,衣汗未冷毛发知。贪奇甘恋足欲驻,拥鼻将返心还疑。清音来贤只过目,亭下树边俱欠诗。归舆渐受雨沾洒,客盖转适风倾欹。出门倚涧得雄观,放泉出匮供游嬉。勉赓新句未为报,他年共陷非公谁。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
碧鸡夜半声啁哳,唤起幽人步林樾。秋高风露著群木,无数寒光泣明月。松篁一径宛如画,石溜涓涓更清绝。山巅便好结茅庐,莫待他年鬓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