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此地元卑湿,义帝江山最上游。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句》是宋代诗人陶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描绘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景,展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君王事业的思考和关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句》的中文译文:
在这片土地上,定王的位置低沉潮湿,
义帝的江山位于最上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定王和义帝的地位描述,以及土地的湿润与上游位置的暗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君主才能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定王和义帝是指历史上的两位君主。定王可能指的是先秦时期的周朝君主,而义帝则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他们的位置和江山分别被描述为元卑湿和最上游,暗示了他们的地位和境况的低沉和困难。
其次,土地的湿润特征传递了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氛围。这种湿润可能象征着困境和挑战,暗示了君主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压力。然而,尽管如此,诗中的土地却是定王和义帝的所在之处,表明他们并没有放弃,仍然坚守在自己的领土上,为国家的命运而努力。
最后,诗中提到义帝江山位于最上游。这句话可以有多重解读。从地理角度来看,最上游意味着江山的起源,暗示了义帝在国家兴起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从政治角度来看,最上游也可以解读为义帝的政治抱负和志向,他渴望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和昌盛,为人民谋福利。
总的来说,陶弼的《句》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味的语言,传递了对国家命运和君主事业的思考和关怀。诗中对定王和义帝的描绘,以及土地的湿润和最上游的象征意义,都在表达作者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坚守和追求的精神。
殊方秋尽怯登临,万里屯云结岁阴。崖壁{左山右孝}岈知禹绩,江山割据识雄心。沧波南下奔云急,单舸东游两鬓侵。漂转十方仍作客,沉吟怀古泪沾襟。
岳僧传的信,闻在麓山亡。郡有为诗客,谁来一影堂。梦休寻灞浐,迹已绝潇湘。远忆同吟石,新秋桧柏凉。
它人作陵邑,榜笞朝暮急;王子乃不然,袖手万事集。它人西入都,竞裁丞相书;王子掉头去,长沙万里余。问子谋身无乃左,凛如霜松姿磊砢。屈原贾谊死有灵,计此两人心独可。
太平时节无人看,雪刃闲封满匣尘。(《剑》,见王正字《诗格》)
吾诗满箧笥,最多夜雨篇。四时雨皆佳,莫若初寒天。纸帐白于毡,纸被软于绵。枕傍小铜匜,海沉起微烟。是时闻夜雨,如丝竹管弦。恨我未免俗,吟讽劝雕镌。南朝空阶语,妙建安前,意谓夺造化,百世莫比肩;安知梧桐句,乃复与并传。夜雨何时无,奇语付後贤。
盘磴回廊古塔深,紫芝红药入云寻。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獮猴出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