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已自传衣钵,羞愧犹为食肉僧。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爲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復爲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歷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爲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
这首诗词《句》是宋代冯京创作的。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时已自传衣钵,
羞愧犹为食肉僧。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冯京对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愧疚之情。诗中提到了传衣钵和食肉僧,传衣钵是指接受佛教出家的传授,成为僧侣的象征,而食肉僧则是指僧人违背佛教戒律,食用肉食。作者自述当时已经接受了传衣钵成为僧人,但他对自己违背佛教戒律食用肉食的行为感到羞愧和愧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传衣钵和食肉僧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内疚感。传衣钵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象征,代表了接受佛教的教义和禁欲的生活方式。然而,作者承认自己曾经违背了这种生活方式,食用了禁忌的肉食,因此感到羞愧和愧疚。
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在佛教信仰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冲突。它揭示了作者对自己的矛盾情感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和自责。通过这种内心的矛盾,诗人展示了对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思考,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反省。
这首诗字数简短,但表达了深刻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思考自我道德选择和内心的矛盾。它展示了作者对自己的坦诚和批判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冲突和选择中保持清醒和责任感。
忆昨炎正中不融,元帅仗钺临山东。万方嗷嗷叫上帝,黄屋已照睢阳宫。呜呼吾君天所立,岂料四载犹服戎。向巡会稽不到海,未省驾舶观民风。定知谏诤有张猛,不可危急无高共。自古美恶周必复,犬羊汝莫穷妖凶。吉诘四奏元气通,德音夜发春改容。雷雨一日遍天下,父老感泣霑其胸。
水月拈来作者殊,东西南北谩区区。也知金粟李居士,端坐重城笑老卢。
山空木落,秋清露寒。释迦卤莽,达磨湏顸。唯有陶靖节,东篱采黄菊,烂醉夕阳残。
末山一境不露顶,直下全超五障身。佛国无边皆自己,台山大会付何人。苾蒭草碧枝枝秀,菡萏花红叶叶新。外祖深恩只者是,一菴和气暖於春。
相如曾作凤兮吟,昔被文君会此音。今日孤鸾还独语,痛哉仙子不弹琴。
天口骈。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