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无一滴鼓波澜,发得头来海样宽。
举棹迷踪知几许,桃花误作武陵看。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巨源》是宋代释宗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元无一滴鼓波澜,
发得头来海样宽。
举棹迷踪知几许,
桃花误作武陵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宏伟壮阔的海上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广阔和人类的微小。诗人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浩渺的海洋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元无一滴鼓波澜",表达了海洋平静无波澜的景象,元指“初”,这里指海面上没有一丝涟漪,形容海的宽广和平静。
接着的两句"发得头来海样宽",通过运用比喻手法,将头发比作海洋,形容头发的宽阔和海洋的广袤相似。这里运用物象的转换,将微小的个体与广阔的自然景色相联系,凸显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微小和渺小。
最后两句"举棹迷踪知几许,桃花误作武陵看",表达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可能会迷失方向。桃花误作武陵看,意味着在陌生环境中,人们可能会误认所见的事物,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浩瀚的大自然时,常常容易迷失方向,感到困惑。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海洋的广袤和头发的比喻,展现了人类微小和大自然壮丽的对比。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处境的思考,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闻道深春雪打围,谁怜身上藕丝衣。莫忧白璧成尘土,解逐南风万里归。
深谢高科客,名毡寄惠重。静思生朔漠,和雪长蒙茸。折坐资禅悦,铺眠减病容。他年从破碎,担去卧孤峰。
酒醒江亭客,缠绵恨别离。笙歌筵散后,风月夜长时。耿耿看灯暗,悠悠结梦迟。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山居五旬晴,山行一日雨。太平咫尺间,千里隔跬步。黄泥深三尺,风声更号怒。谁语逋客知,山灵倘留汝。
衡门稀客至,翛翛静读书。疏帘映秋水,细藻浮游鱼。款言落日下,酌酒凉风初。出门见黄叶,相送随阶除。
关关啼鸟树交阴,雨过西城野色侵。避暑谁能陪剧饮,清歌自可涤烦襟。稻花欲秀蝉初嘒,菱蔓初长水正深。知有江湖杳然意,扁舟应许共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