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
却寻桃杏那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朱颜白发相去几,势利声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
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这首诗词《菊花》是宋代文人曾巩所作,描绘了菊花开放的景象,并通过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态度。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篱菊花今已开,
万物各自相驱催。
却寻桃杏那复有,
旧树惨惨空墙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
人世可能无盛衰。
朱颜白发相去几,
势利声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饿死,
九鼎竟亦为尘埃。
乃知万事皆自枉,
有便只宜持酒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菊花的开放为切入点,通过对菊花与其他花卉的对比,表达了岁月更迭和人世变化的主题。诗人观察到菊花正在开放,而其他花卉如桃花和杏花却难觅踪影,旧时的繁华已成过去,墙角空寂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暗示着人生中的荣华富贵也会如同花朵一般转瞬即逝。
接下来,诗人思索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时光日复一日地流转,世事也可能没有永恒的兴盛和衰败。人们的容颜与白发相隔几多,势利和声名的追逐相互排斥。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具备权势的九鼎,最终都会归于尘埃,这让诗人认识到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和枉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切的领悟和态度。诗人认为万事皆自枉,意味着人生中的名利地位都是虚妄的,没有真正的实在价值。然而,面对这一切,最好的选择就是持酒杯,以淡泊和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物质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于持酒杯、豁达处世的建议。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深思和对于虚妄荣华的冷静洞察。
浩歌曳杖出柴扉,不管三更露湿衣。拟看林梢残月上,偶逢浦口断云归。惊鸿脱网寒相倚,饥鹘思巢夜亦飞。却掩北窗谁晤语,聊凭香碗洗尘鞿。
深宫富贵事风流,莫忘生身老骨头。因与太师欢笑处,为吾方便觅彭州。
一梁中截两山连,雪布寒飞几竅穿。深鉴却疑通禹穴,长流应不比潮泉。崆峒影里分三峡,太极图中会百种。神斧何年平石壁,新题放我得深镌。
命与时相厄,劳生空瘦形。苦吟诗有债,久病药无灵。夜雨和愁落,乡山入梦青。归心逐孤雁,飞过浙江亭。
南极星中老,朱陵洞里仙。相呼乘大厦,抱出送高贤。八荚蓂垂地,初弦桂拂天。它时南宛路,此日正开筵。
重重叠叠。娜娜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