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九月十日南出见梅》

五斗留连首屡回,来寻南涧濯尘埃。
春风直恐渊明去,借与横斜对菊开。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九月十日南出见梅》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五斗留连首屡回,
来寻南涧濯尘埃。
春风直恐渊明去,
借与横斜对菊开。

中文译文:
五斗车连续往返,一直走到南涧去洗去尘埃。
春风担心渊明走了,
借它的力量和斜阳一起照亮菊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范成大写于宋代的作品,以描绘九月十日南下观赏梅花为主题。
首先,五斗车是指古代的交通工具,它们来回往返,意味着诗人一直在南涧寻找美景,并希望能够洗去尘埃,即净化心灵。这里的南涧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或他向往的地方,暗喻了人们寻求美好的心情和境地。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春风的担忧,担心它会带走渊明。渊明是指文学家王安石,他与范成大是好友,互相赏识。诗中的春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变迁,而渊明则代表着友谊和才华。诗人担心时间的推移会使得友谊疏远,才华不再。这也折射出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诗人借春风之力,与斜阳一同照亮菊花。菊花是秋天的象征,而斜阳则暗示着日落西山,意味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有限。诗人通过借用春风和斜阳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感悟和追求,即在有限的生命中展现自己的光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描绘秋天南下观赏梅花的场景为背景,通过表达对友情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渴望。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事物的对比,以及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杂咏四首》

    铿铿千古峄山桐,金石声来造化中。谁道元和无复致,为君堂上起薰风。

  • 《魏公草堂》

    有才不到青云前,无心常傍白云边。白云青云若流水,魏公草堂今在此。岚空烟断鸟飞迟,雪里溪寒客路迷。庭前忽见幽香草,扬袂临风折一枝。

  • 《翠萝亭书事》

    万壑初收雨,鸦声唁客劳。溪寒鱼队散,秋静鸟行高。碧嶂前兼后,青猿断更号。卷帘双眼远,绕舍绿周遭。

  • 《老叹》

    事与年俱往,心於世转疏。曼肤销欲尽,鬒发变无余。野店通赊酒,邻翁伴荷鉏。尚嗟余习在,梦课吏钞书。

  • 《大雨排闷》

    地润础流水,气蒸人脱裘。前知暴雨至,孰解老农忧?

  • 《秋怀十首》

    平生迂斋老,雅志在考槃。尘氛小败意,顾辄求辞官。谷中万松株,郁郁知岁寒。茯苓傥可掘,宁用菊为餐。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