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沧江驻客舟,眼前境界起诗愁。
沿山几处人烟僻,摘粟收麻到白头。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是宋代汪莘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十六日,我离开城郡,登上船只,如同前往钱塘的旅行。
十七日,我在船中写下了这些杂兴,思绪万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九月十六日离开城郡登船的情景。他站在船上,眺望着沧江,目睹着日暮景色,内心涌起了诗意和忧愁。在沿途的山间,他很少看到人烟,这些僻静之地让他感到孤寂。然而,他仍然勤劳地摘取粟米,收割麻叶,直到白发苍苍的年纪。
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词以日暮沧江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作者在舟中写下这些杂兴,显示出他文学才华的闪光点,并向读者展示了他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
诗中提到的山间僻静之地,暗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然而,作者并没有被这种孤寂击倒,而是以坚定的意志和勤劳的态度,继续努力工作,摘取粟米,收割麻叶。这种精神展示了作者的努力和奋斗精神,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情感,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这种情感和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和思想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特建青油幕,量分紫禁师。自然知召子,不用问从谁。文武轻车少,腥膻左衽衰。北风如有寄,画取受降时。
鹅山夏晓云漫郭,龙壁春阻水抹川。
觌体全彰,曾无覆藏。蝉声集古寺,鸟影底寒塘。眼里无筋,偷观即瞎,耳中有窍,绝听何伤。堪笑勤川孟八郎,不积压诸佛出身处,错抟量。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引得傍人斗热荒,鹊石何曾解放光。
载酒幽寻地,乘闲得再临。丽黄啼晓霁,魏紫笑春深。抚事挥犀管,他时梦鹤林。心期更閴寂,物理付升沈。
尘氛不可到,深注五城楼。素瑟少今韵,仙春无俗秋。晨杯三秀洁,夜檠九光流。顺报通霄极,纷纶瑞福遒。
刘生殊倜傥。任侠遍京华。戚里惊鸣筑。平阳吹怨笳。俗儒排左氏。新室忌汉家。高才被摈压。自古共怜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