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飞下太清境,粉雉凝成不夜城。
眩得穷儿犹暴富,照教暗室亦强明。
来朝细挹千林色,竟夕都忘万籁声。
不原衔枚蔡州去,铁衣早撤戍边兵。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久雨之余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雨之后,我透过窗户听到雪落的声音,在简书院内写下这两首诗。玉龙从天空飞下来,凝结成了一座雪白的城堡。这景象太过奇妙,让贫穷的人感到仿佛富有,让黑暗的房间也变得明亮。我来到朝廷,细细品味着千山万壑的美景,整夜都忘记了喧嚣的声音。我并不打算佩戴官员的印章,离开这里去蔡州,而是早早地脱下战甲,离开边境的戍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雪景为主线,融入了对贫穷、黑暗和喧嚣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自由的向往。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玉龙飞落太清境、凝成不夜城的景象,展示了雪景的壮丽和神奇。玉龙和粉雉(指雌鸟)象征着高贵和纯美,与雪的洁白相得益彰,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接着,诗人用"眩得穷儿犹暴富"来形容贫穷的人在这样的景象下,仿佛富有起来,暗示着雪景的美丽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同时,"照教暗室亦强明"表达了雪景的明亮和温暖,使黑暗的房间也变得明亮,暗示着希望和改变的可能性。
在第二首的赏析中,诗人描绘了自己来到朝廷,细细品味着千山万壑的美景,忘却了喧嚣的声音。这里通过"细挹千林色"和"夜都忘万籁声",将自然景色与纷杂的人声相对比,强调了自然的宁静和纯净,传达出对自然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心灵的宁静。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不打算佩戴官员的印章,离开这里去蔡州,而是早早地脱下战甲,离开边境的戍卫。这种选择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表示他不愿被世俗的权力和战争所束缚,而是希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贫穷、黑暗以及喧嚣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宁静的赞美,以及对自由追求的向往。它展现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竞病推敲欲呕心,何如危坐拆桐阴。新蝉咽咽如人意,学我年来抱膝吟。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朝朝腰斧采荆榛,博米求盐到海村。白虎当溪侬不畏,祗愁暴吏打人门。
经术宜传世,清明正得秋。德优高士传,名重赋家流。短袖妨妍舞,青衫负白头。待看灵寿杖,扶出富民侯。
忆昔青衫上赤墀,颔间未有一茎丝;岂知晚拜金龟赐,却是霜髯雪鬓时。
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清风水蘋叶,白露木兰枝。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腊资。匡庐一步地,官满更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