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风既止,今晨风未收。
浮波羡幽鸟,唤雨怕鸣鸠。
遗寺荒村里,贞祠古渡头。
登高谢能赋,物色漫分留。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旧悬道中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诗词作品。该诗以描绘昨日和今晨的风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昨日风既止,今晨风未收。
浮波羡幽鸟,唤雨怕鸣鸠。
遗寺荒村里,贞祠古渡头。
登高谢能赋,物色漫分留。
这首诗以风为线索,描绘了不同时刻的景象。诗人先描述了昨日风停止的情景,随后又表达了今晨风还未完全停歇的状态。通过风的变化,诗人抒发了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浮波"指的是在水面上泛起的涟漪,象征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而"幽鸟"则代表了自由飞翔的鸟类,令人羡慕不已。这些形象的描绘,突出了自然界中的宁静与美好。
诗中还出现了"唤雨怕鸣鸠"的描述,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和对鸣鸠声的畏惧。这里的"唤雨"表明诗人对雨水的渴望,而"怕鸣鸠"则传递出对时间流逝的担忧。
接下来,诗人以"遗寺荒村里,贞祠古渡头"的描写,展现了古老寺庙和乡村的景象。这些废弃的建筑物和偏远的渡口,呈现出岁月的沧桑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两句"登高谢能赋,物色漫分留"表达了诗人对登高远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往事物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过去的致谢,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过去和现在的风景,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景观的交融,传递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思考与感慨。诗词的美在于它抓住了瞬间的情感,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绘,唤起读者对生活与时间的共鸣。
平生食肉吾无相,雨甲烟苗足慰贫。几日山行更无此,况堪拈米恶于尘。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蜀天向腊寒未极,倚槛绵睇亭皋分。一萍团红江上日,数盖淡白楼头云。杯中竹叶与谁举,笛里梅花那忍闻。愿君枉步数相劳。他时离绪徒纷纷。
吴僧诵经罢,败衲倚蒲团。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晴山开殿响,秋水卷帘寒。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
念芳钿委路,粉浪翻空,谁补春痕。伫立伤心事,记宫檐点鬓,候馆沾襟。东君护香情薄,不管径云深。叹金谷楼危避风台浅,消瘦飞琼。梨云已成梦,谩蝶恨凄凉,人怨黄昏。捻残枝重嗅,似徐娘虽老,犹有风情。不禁许多芳思,青子渐成阴。怕酒醒歌阑,空庭夜月羌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