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久上人出丐乞颂》

孤禅抖擞起僧毡,挂钵寒藤著瘦肩。
破夜无私看霁月,开华不染出泥莲。
底心众事水云饿,何处人家粥饭缘。
寄语毗耶老居士,相投莫怪唤春眠。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久上人出丐乞颂》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禅抖擞起僧毡,
挂钵寒藤著瘦肩。
破夜无私看霁月,
开华不染出泥莲。
底心众事水云饿,
何处人家粥饭缘。
寄语毗耶老居士,
相投莫怪唤春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久居高山的僧人的形象,他抖擞精神起床,身穿单薄的僧袍,挂着钵,肩膀瘦削。在黑夜中,他无私地凝视着明亮的月光,不受世俗的玷污。他的内心被世事和欲望困扰,渴望食物和安慰,但他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他将这首颂词寄托给名为毗耶的老居士,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要责怪自己常常沉浸在春梦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朴素的语言展示了一个僧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通过对孤禅僧人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厌倦。孤禅僧人在清晨振作精神,抖擞起来,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一个禅修者对自我的超越和对修行的专注。挂钵和穿着单薄的僧袍则突出了他清贫的生活状态。

诗中的"破夜无私看霁月"表达了僧人对宇宙之美的欣赏,他超越了个人欲望和私利,专注于对自然景观的凝视。"开华不染出泥莲"则传达了僧人清净无染的心灵状态,他不受尘世的玷污,保持着内心的纯净。

诗中的"底心众事水云饿"揭示了僧人内心的焦躁和困惑,他在尘世中感到饥饿和渴望,却不知道如何满足这种需求。"何处人家粥饭缘"表达了他对于得到食物和安慰的渴望,但又不愿依附于他人,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修行和缘分。

最后,诗人将这首颂词寄托给毗耶老居士,寄望他能够理解和共鸣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投莫怪唤春眠"表达了诗人希望毗耶老居士能够与他进行心灵的交流,互相理解和共享禅修的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孤禅僧人的描绘,展现了禅修者对于超脱尘世纷扰和追求内心净土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人情世故的困惑和渴望。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超脱和求道的精神,同时展示了人性的矛盾和追求的苦闷。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僧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引发了读者对于禅修、超脱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关门柳》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 《时运 其一》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 《古风其二十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 《霞》

    天际何人濯锦归,偏宜残照与晨晖。流为洞府千年酒,化作灵山几袭衣。野烧焰连殊赫奕,愁云阴隔乍依稀。劳生愿学长生术,餐尽红桃上汉飞。

  • 《唐明皇》

    突虎冲蛇献荔枝,冰皴雾瘴覆全师。{左丰右动}妃有弟堪为相,叛将无君懵不知。嗣后已成灵武篡,旧臣空复曲江思。太平可似花开易,羯鼓三声唤得来。

  • 《秋》

    宋玉高吟思万重,澄澄寰宇振金风。云闲日月浮虚白,木落山川叠碎红。寥泬雁多宫漏永,河渠烟敛塞天空。侯门处处槐花□,献赋何时遇至公。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