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
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
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
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九日独酌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九月九日独自品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生活的随遇而安的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
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
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
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独自饮酒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首句“故国忘归懒问人”表明苏辙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他对回到故国的渴望,却又因为某种原因而懒于向人询问。
接下来的两句“新居斫竹旋开门,菊生墙下不知节”描绘了苏辙在新居中,用竹子制作的门被他旋开,门外墙下的菊花已经茁壮成长,但他却不知道已经到了菊花开放的季节。这里以菊花为象征,暗示了他对时节变化的漠然态度,也可理解为他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酒滴床头初满樽,涨水骤来真有浪”表现了苏辙品酒时的情景。他的床头已经满满地摆满了酒樽,而酒滴下来,象征着他正享受着美好的时光。然而,“涨水骤来真有浪”这句话比喻生活中的波折和困扰,意味着繁琐的事务时常扰乱他的宁静。
最后两句“浮云卷去自无根,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表达了苏辙对于世事变幻的看法。他认为浮云只是被风吹卷走,没有根基,象征着世事的浮躁和无常。而他的心境却比较平淡,将自己的心思流传给后人,留给未来的子孙好事。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独自饮酒的场景和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苏辙在世态炎凉中的淡然和随遇而安的态度。他以宁静的心态对待生活的变化,将自己的心思传承给后人,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晚遭吕范攻尤峻,死辟荆舒恨未销。举世共非前濮议,无人细考后尊尧。
旱气满南州,深贻旰食忧。蟹能升古井,龙敢卧深湫。德政真无愧,丰年信可求。野人无别慕,鼓腹事西畴。
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春行日日度芳林,僧梦回看午转阴。闲喜林塘多静态,忙输蜂蝶见花心。三杯酒后逢人醉,几首诗多取意吟。惭愧孟郊三百首,何人收拾荐薰琴。
太虚自是隔凡尘,惟恨神霄事不真。泥马空遗玄圣像,池鱼恐是小龙身。久知天上仙官贵,不救山中道士贫。旧宅固应存太史,徽称早已号真人。
绛河明月,到中秋、不比寻常三五。神女梦,寒生嫉妒,特地行云行雨。天上婵娟,人间阴晦,怅望成凄楚。金尊翠袖,澹然相对无语。遥想天柱峰头,通宵宴赏,此地今何处。争似银桥侵汉表,直入琼楼玉宇。桂树婆娑,羽衣凌乱,偷得霓裳谱。素娥应笑,醉来狂兴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