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苍藓尚知心,野径荒泉杵重寻。
一马出城元近近,万松藏寺已深深。
同游似觉无先到,半醉谁知政独吟。
十度重阳如瞬息,足知往古与来今。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九日北山寺二首》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云苍藓尚知心,
野径荒泉杵重寻。
一马出城元近近,
万松藏寺已深深。
同游似觉无先到,
半醉谁知政独吟。
十度重阳如瞬息,
足知往古与来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九月初九去北山寺游玩的情景。白云和苍藓都能体察人心,野径和荒泉已被游人的脚步和喧嚣所打扰。作者骑着一匹马离开城市,来到北山寺,感受到寺庙中万株松树深深地遮掩着。与同伴一起游玩,仿佛觉得没有先来到这里的感觉,或许是因为陶醉于美景之中,作者陶醉于自己的心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引吟长句。十次重阳节的到来如同转瞬即逝,这使作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过去和现在的飞逝。
赏析:
这首诗以方回独特的感悟和婉约的笔调展现了北山寺的景色和自己的情绪。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如白云、苍藓、野径和荒泉,诗人抒发了对人心和自然的感受。他骑马离开城市,来到北山寺,寺庙中的万株松树给人以深深的印象,这种景象表明了寺庙的庄严和宁静。与同伴一起游玩,诗人感觉仿佛没有先来到这里的感觉,这种感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心境的沉浸和陶醉。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重阳节的到来和逝去,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这使得整首诗超越了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方回的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婉约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时间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情的思考,他传达了对于时光流转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示了方回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客途终日忆归山,今得重来岂等闲。万别千差俱屏却,一轮落照梦魂间。
旅雁声孤过旧林,相怀无处共论心。眠云未负他年约,看雪难忘尽日吟。江上信稀寒浪阔,竹边房掩夕阳深。寂寥闲坐西窗下,空把馀情寄玉琴。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商山昔有卑辞召,傅野今无审象求。世态众狙更喜怒,市声百鸟各喧啾。力耕且趁农东作,懒出难陪知北游。刀万里天浑是月,夜深无伴独登楼。
其中奥妙细谈推,依此之中必作魁。三分之中晓得一,常常得胜带花回。
江花飘去不留春,海燕飞来独语人。局促年光花过眼,飘飖生理燕谋身。壮怀已入双蓬鬓,乐事还成一窖尘。唯有浊醪存妙趣,不容忧喜扰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