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净明院》

斋宿虚閒只净明,俗氛暂洗觉身轻。
半山云脚炊烟湿,一枕松声涧水鸣。
对语老禅真法器,译经新谛出僧檠。
归翻贝叶莲花颂,犹带招提月影清。

作者介绍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作品评述

《净明院》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净明院的景色和寺院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寺院中寻找宁静和清净的心境。

诗词中的“斋宿虚閒只净明”描绘了诗人在净明院的寺院生活,寺院虚静,只有净明(寺名)一片安宁。这句诗意呼应了诗人内心对于清静和宁和的向往。

“俗氛暂洗觉身轻”表达了诗人身心得到净化的感受。在寺院中摆脱了尘世的纷扰,诗人感到身心轻松和解脱。

“半山云脚炊烟湿,一枕松声涧水鸣”通过描写寺院周围的山景和自然声音,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云雾缭绕的山脚下,炊烟袅袅升起,松树的声音和涧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对语老禅真法器,译经新谛出僧檠”表达了诗人与老禅师的对话和修行的场景。禅师传授法义,诗人虔诚地倾听。寺院中的经书被翻译为新的解释,僧侣们努力修行。

“归翻贝叶莲花颂,犹带招提月影清”描绘了诗人归来后回忆起寺院生活的情景。诗人翻阅贝叶经书,回想起当时在寺院中吟颂莲花之美。最后一句表达了月光洒在清净的庭院之中,勾起了诗人对寺院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寺院为背景,通过描写寺院的景色和寺院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和宁静的向往。诗意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禅修修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心灵净化的情感。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寺院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 《春日江村五首》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艰难贱生理,飘泊到如今。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藩篱无限景,恣意买江天。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赤管随王命,银章

  • 《湘潭》

    暮雨樯竿县一湾,长官立马水云间。风吹江沫浮浮去,谁在沙头闭户闲。

  • 《和张咏老》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八宝峰亭》

    昔过益昌城,莫登君子堂。驾言念长道,未暇升崇冈。今闻宝峰上,缥缈陵朝阳。三休引萝蔓,一览穷苍茫。微云霭双剑,落日明故乡。奔驰迹未安,山薮意自长。漂摇万里外,手把新诗章。宦游不忘归,合异鸟欲翔。尘土污颜面,年华侵鬓霜。何时首归路,所至聊旁徨。樽俎逢故人,亭榭

  • 《翻著葛巾呈赵尹》

    昔日接z5倒,今我葛巾翻。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 《晚春行田南原》

    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只愿边头长无事,扡耒耕云且吾志。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