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劒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荆门浮舟望蜀江》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水月峡来,
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
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
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
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
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
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
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
应到渚宫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在荆门,俯瞰蜀江,观赏着美丽的景色。诗中描绘了春水、月峡、桃花、锦江等元素,以及巴山、楚云、聚沙雁、出谷莺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远方的遥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唐代诗歌的典型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的感受和对远方的向往之情。诗的开篇,春水、月峡的描绘,给人以宁静、温暖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接着,桃花、锦江的形容,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丽。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逶迤的巴山、摇曳的楚云,营造出一种壮丽的山水氛围,给人以浩渺辽阔之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等景象,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芳洲转换,碧树森森迎,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无穷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将诗人的目光聚焦于更远的地方,暗示了诗人的远行和追求的意愿。最后两句,“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基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远方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刻,给人以广阔、辽阔的想象空间。这首诗词具有唐代诗歌的特色,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疏梅半落雪中香,想子孤吟对酒缸。野水荒山半猿鸟,跨驴谁问贾长江。
以公姓之麟定,执登坛这牛耳。即信厚以为俊奇,盖一家之自为体。以道对时,居夷何愧。此鉴堂之所以处己,而予察之于此。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山寒天降霜,烟月共苍苍。况此绿岩晚,尚馀丹桂芳。禅心殊众乐,人世满秋光。莫怪频回首,孤云思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