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韵依棹得风期,秦树湘云枉梦思。
也好归来君富贵,未容言语我悲伤。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京居秋感五绝句》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河韵依棹得风期,
秦树湘云枉梦思。
也好归来君富贵,
未容言语我悲伤。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京城秋天的感受和思考。第一句表达了作者乘船在河上,感受到了秋风的美妙时刻。第二句提到了秦树和湘云,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的梦想和思念的无奈。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祝福,希望君主能够享受富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因为他无法言说自己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命运变迁的感慨。河韵依棹得风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流动性。秦树和湘云象征着过去的梦想和思念,作者感叹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成了徒劳的幻想。在诗的最后,作者祝福君主能够享受富贵,但自己却无法言说内心的悲伤,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无法启齿的情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五绝句形式呈现,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意境。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
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频频强入风流坐,酒肆应疑阮步兵。
北风破肉胡兵利,汉将驱人死胡地。丈夫四出妇女号,长安十日城门闭。夜入南山忍冲虎,尚胜迢迢随捕虏。城中有地尽蓬篙,城下何人种禾黍!夜间董逃四面歌,却思乡土泪滂沱。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乃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腊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横渡太平洋。其时人静月黑夜悄悄,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先皇诏下征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兼秩恩归第一流,时寻仙路向瀛洲。钟声迢递银河晓,林色葱笼玉露秋。紫殿讲筵邻御座,青宫宾榻入龙楼。从来共结归山侣,今日多应独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