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昔讲支离学,堂上无容坐客毡。
往日衣冠今尚否,经春几席自萧然。
谈间精义门人记,身后清风嗣子传。
一纪宦游寻旧社,空将感涕洒尘编。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经故明静师支离堂》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昔日名师支离所传授的精义的回忆和思考,以及对自身宦游经历的感慨和追忆。
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作者提到昔日支公在支离堂讲授支离学,堂上没有多余的坐客,只有一张空寂的客毡,暗示了教室的肃穆和教学的专注。然而,现在作者的衣冠是否仍保持昔日的风采,是否还能继续传承支离学,已经成为一个未知的问题。经历了春秋的变迁,作者坐在几席之上却感到自己内心的荒凉和孤独。
诗词中还提到了谈论之间,门人们都记住了支离学的精义,并且在作者身后传承下去。清风吹拂着后继者,将作者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这种传承的意义超越了个人的生命,延续了支离学的思想。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宦游中寻找旧社的心情,但却发现旧社已经荒废,只有感慨和泪水洒在尘埃之中。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悲欢离合的悲凉感叹。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师长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知识传承和人生历程的反思。通过对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诗词传递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强至独特的诗意和情感表达能力。
弄珠亭上客,来想弄珠人。野草迷晴岸,垂杨暗晚津。天涯羁旅地,村落寂寥春。何处皤然叟,扁舟下钓纶。
哓哓六男子,弦诵各一经。复生五丈夫,戢戢丁欲成。归田了门户,与国充践更。普儿初学语,玉骨开天庭。淮老如鹤雏,破壳已长鸣。举酒属千里,一欢愧凡情。
秋萧索。别来先自情怀恶。情怀恶。日斜庭院,月明帘幕。轻离却似於人薄。而今休更思量着。思量着。肝肠空断,水云辽邈。
作邑古循吏,于今鲜与俦。有生持正直,不变是宽柔。食淡亲常喜,官贫俸莫酬。尝寮吾有愧,执綍泪交流。
侍郎修好燕群公,雁塔题名二纪同。谈笑静移杨柳日,杯盘清乏芰荷风。鹏抟竞祝三旌贵,鲸吸相期百榼空。此会明年应更好,马周行亦起新丰。
帝梧春早二鸾飞,羁羽孤翻得树迟。今日并巢阿阁畔,依然同识旧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