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镜台,此言出浮屠。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
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
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京城借永福寺漆台占似王城山》是宋代文天祥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如明镜台,此言出浮屠。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
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
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心灵的探索和领悟。诗中的"明镜台"象征着心灵的清明和明澈,作者认为心灵的真实和智慧源自佛教的教义。作者认为后来的人们对于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为心灵本身就是明镜台,不需要外在的形式和器物来装饰。作者认为这种观念已经变得多余,因为心灵的真实和超越是无法被形式所限制的。作者感谢城山翁(可能是指佛教高僧),因为他的一句话迎来了禅宗的精髓。最后,作者自谦自己是一个凡俗之人,与世界和物质融为一体。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心灵和禅宗的理解。通过"明镜台"的比喻,作者揭示了心灵的本质和智慧的来源。诗中的"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的赞赏和领悟。作者通过感谢城山翁,表达了对于禅宗教义的感激之情。最后,作者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自己与世俗的融合和超越。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心灵和禅宗的思考和领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百卉千花了不存,堕溪飞絮看无痕。家人自作清明节,老子来穿绿暗村。日落啼鸦随野祭,雨余荒蔓上颓垣。道边醉饱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树杪风来玉佩惊,仙香远胜市廛清。细看一段孤高趣,恰似幽人避世情。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飞花渡水急,生柳向人长。远岫分苍紫,澄波映渺茫。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
佳郡望都城,相闻击柝声。宾朋缠执别,耆旧已前迎。彩服当年戏,骊驹此日荣。弦歌应尽在,琴调不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