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銮坡上南望》

玉晨钟韵上清虚,画戟祥烟拱帝居。
极眼向南无限地,绿烟深处认中书。

作者介绍

郑畋(823-882),字台文,河南 荥阳人,会昌二年(842)进士及第。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寻出为凤翔节度使,拒巢贼有功,授检校尚书左仆射。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十六首。性宽厚,能诗文。

郑畋的生平

  唐末积极组织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宰相。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会昌二年(842)进士及第,任藩镇幕府。咸通五年(864)入朝,十年迁户部侍郎。十一年,充翰林学士承旨。后因事被贬为梧州刺史。僖宗即位,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乾符元年(874),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因反对招抚黄巢事与另一宰相卢携忿争,俱罢相。广明元年(880),郑畋任凤翔(今属陕西)节度使。同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出奔蜀。郑畋招集畿内散兵,顽抗义军。中和元年(881),郑畋传檄天下,号召四方藩镇合兵围攻长安,为阻遏黄巢义军在关中的发展,竭尽气力。不久,部将李昌言发动兵变,逐郑畋。郑畋被罢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二年,召郑畋至成都(今属四川)主持军务。三年,黄巢起义军退出长安,僖宗将还京。当权宦官田令孜及其兄剑南西川节度使(今四川成都)陈敬瑄与郑畋不协;李昌言又因逐郑畋自代故,也不愿郑畋继续执政,3人合力排郑畋去位,郑畋赴其子彭州(今属四川)刺史任所。

郑畋的铁事典故

  文公郑畋,字叫台文。他的父亲叫郑亚。曾经担任过桂管观察使。郑畋出生在桂州,小名叫桂儿。当时的监军叫西门思恭。朝廷有命令,叫西门思恭去京城,郑亚在城北为他设宴饯行。郑亚因为自己年老了,将郑畋托付给西门思恭说:"将来你如果能照顾桂儿,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不敢忘了你!"说完流下了眼泪,西门思恭记住了他的嘱托。等到西门思恭当上了神策军中尉的时候,郑亚死了,西门思恭派人将郑畋找来,收养在家中。他很喜爱郑畋,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外甥和侄子一样,还请来教师教导他。后来郑畋当官直至大将和宰相。黄巢攻进长安时,西门思恭逃难到终南山。郑畋用家财高价招募勇敢的人,去把西门思恭找了回来,奉养在家中,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无微不至。西门思恭死在郑畋家里,郑畋将他安葬在凤翔西岗,墓地的松柏树都是他亲手栽植的。过了不久郑畋也死了,也葬到了西岗思恭的墓地。官员们修建两个人的坟墓,以祭奠他们。在场的人没有不落泪的,都佩服他们二人的仁义。

作品评述

《金銮坡上南望》是唐代郑畋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站在金銮坡上,远望南方的壮丽景色,感叹着帝王的威严与权势,也传达出对中央政权的忠诚与敬畏之情。

该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清晨,钟声回荡在上清虚,
画戟之下,烟雾炽盛,犹如拱卫帝居。
我遥望南方,没有尽头的大地,
碧绿的青山深处,藏着中央政权的书简。

这首诗以壮美的景色和巧妙的比喻来表达作者对帝王的景仰和对中央政权的敬畏之情。诗中以清晨的时刻和钟声作为开篇,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钟声回荡在上清虚之中,寓意着帝王的辉煌与威严。而画戟祥烟拱帝居,烟雾缭绕的画戟象征着守护和庇佑皇帝的力量。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帝王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

接着,诗人以目光望向南方,展现了无边无际的壮丽景色。极眼向南无限地,是对南方的辽阔和广袤的形象描绘。绿烟深处认中书,以绿烟深处认中书的方式描绘了中央政权的神秘和庄严。中央政权坐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中,宛如隐秘的宝藏,需要诗人用远望和深思来感受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帝王权势和中央政权的景仰和敬畏之情。通过运用相似的音韵和对比的表达手法,将景色与权力相联系,展现出唐代壮丽的帝国景象和崇拜之情。该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反映了唐代文人儿女对于君王与政权的向往和臣民情感的饱满表达。

  • 《乐静草堂为卫叔静赋》

    屋芙蓉九叠屏,日长客去掩闲庭。岩花暖傍疏帘落,阶草晴分汗简青。温火试香删旧谱,汲泉煮茗续遗经。江南定有征贤诏,太史方占处士星。

  •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晴熏榆荚黑,春染柳梢黄。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低平稳船舫,轻暖好衣裳。白角三升榼,红茵六尺床。偶游难得伴,独醉不成狂。我有中心乐,君无外事忙。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

  • 《涉园偶成》

    颓龄正是投闲好,胆薄谁知与拙兼。棋信天机那论失,酒随客量不教添。静冲小雨看花蕾,时拨苍苔候笋尖。幽鸟叶间如有语,比翁难作逸群髯。

  • 《葛岭》

    白云几叠翠岚重,往往疏钟出梵宫。石骨谁人镌佛像,岭头何处觅仙翁。楼台水月丹青地,帘幕莺花锦绣丛。游子莫支苍竹去,风雷容易起虚空。

  • 《春夜听雨》

    小楼炙烛新未眠,好雨知时听不厌。风急斜敲窗上纸,檐高微洒楯边帘。花应憔悴啼丹脸,麦定惺惚磔翠髯。添得明朝诗兴好,池塘草长水渐渐。

  • 《再逢成上人》

    上都初见赤髭年,并在西州绛帐前。每与文殊同问疾,不知灵运遽生天。淮山永忆吟无社,梁苑重来供有缘。休问外堂诸弟子,饿思周粟赋归田。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