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步便相疏,千里何缘管得渠。
笑貌声音等如梦,十年参学在长途。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金陵杂兴二百首》是宋代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部诗集,其中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和学习经历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出门一步便相疏,
千里何缘管得渠。
笑貌声音等如梦,
十年参学在长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和学习旅程的感慨。首句中的“出门一步便相疏”,意味着即使是与身边的人相隔甚近,但彼此之间的疏离感却无法避免。这句话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隔阂和冷漠,可能是由于社会变迁或者人们心境的改变所引起的。
接着,“千里何缘管得渠”,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困境的思考。无论是距离多远,人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难以真正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这种无法打破的隔阂使得人们在尝试建立互动和沟通时感到困惑和无奈。
第三句“笑貌声音等如梦”则传达了一种脱离现实的感觉。作者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笑容和声音都变得虚幻而不真实,仿佛只存在于梦中。这或许是对于人际交往的失望和对于真实性的怀疑的抒发。
最后一句“十年参学在长途”则从学习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作者长时间的求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作者或许曾背井离乡,踏上远行之路,十年如一日地参与学习。然而,这漫长的学习之旅也让他感到疲惫和孤独,因为他必须与家人和朋友分隔千里,无法与他们一同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
总的来说,《金陵杂兴二百首》中这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的疏离感以及长期学习过程中的辛酸和孤独。这些情感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使人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对真实性的追求。
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典同周命士,律协汉诸郎。师友今千载,妻孥各一方。发从何处白,菊有去年黄。惜别无多语,关雎三断章。
朱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飨,群生展敬。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叶庆。
窗户风凉四面开,陶公爱晚上高台。中庭不热青山入,野水初晴白鸟来。精思道心缘境熟,粗疏文字见诗回。诸生围绕新篇读,玉阙仙官少此才。
予表此诗,盖欲天下知将帅未尝无人。夫岂必弧矢之弃而砚之亲。合之一,歧之分。噫嘻斯藏,何忝干文。
仁暴由来各异施,秦徐至竟孰雄雌。君看骊岫今无墓,得似柯山尚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