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於人靡有常,江流何处任兴亡。
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
故自无人比叔子,尚怜有意保襄阳。
白头难待太平策,万国明朝建治康。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金陵二首》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帝於人靡有常,
江流何处任兴亡。
干戈揖逊一锡杖,
社稷山川半面妆。
故自无人比叔子,
尚怜有意保襄阳。
白头难待太平策,
万国明朝建治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说之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提到上帝对人类的安排无常,江流随波逐流,无法预测兴衰。干戈揖逊,指的是战争结束后,国家需要一个明君来治理国家,以保护社稷(指国家的根基)和山川(指国家的疆土)。诗人认为自己无法与伟大的叔子相比,但仍然希望能为襄阳保持忠诚。诗人表示,老年人很难等待太平盛世的到来,但他仍然希望在未来的明朝中,能够建立一个安定繁荣的国家。
赏析:
《金陵二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期望。诗人通过描绘上帝的无常和江流的变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无奈和无法预测的感受。诗中的干戈揖逊一锡杖,表明战争结束后需要一个明君来治理国家,保护社稷山川。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与伟大的叔子相比,但仍然希望能为襄阳保持忠诚。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未来明朝的期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人图作元夜,剪纱累红莲。天欲下膏泽,万瓦飞流泉。烧灯雨何损,不过市井喧。春若无此雨,从谁觅丰年。痴儿騃女临管弦,见雨不止意缺然。百知灯光祗照夜,山下一犁知几钱。人间万事有轻重,况是作止当从天。
心术刑名太刻残,网深文峻众心寒。仓忙客舍无归处,始悔当年法欠宽。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凄。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墨客钟张侣,材高吴越珍。千门来谒帝,驷马去荣亲。吏邑沿清洛,乡山指白蘋.归期应不远,当及未央春。
历江海,入此土,万水千山同一路。来时无物去时空,稽首牟尼悉加护。
千株守红死,一点反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