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
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金陵报恩大师西尚方丈二首》
萧萧出屋千竿玉,
霭霭当窗一炷云。
心力长年人事外,
种花移石尚殷勤。
中文译文:
轻风吹过屋顶,摇曳着千竿玉竹,
窗前弥漫着一缕轻云烟雾。
心力长年专注于超脱尘世之外,
种花移石犹如对待恩师一样殷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恩师的敬重之情。
首两句“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竹子被形容为千竿玉,窗外的云雾如同一炷缕缕的烟雾,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接着,下两句“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表达了诗人心境的主题。诗人心无旁骛,长期专注于超脱尘世之外的境界。他把种花、移石等琐事看作是对恩师的报恩,对待这些琐事也同样认真勤勉。这种心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超越尘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练、淡泊的语言展示了王安石对清净心境和对恩师的崇敬之情。它不仅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也凸显了尊师重道的传统价值观。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写和抒发情感,以朴实的语言传递出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余。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寄言邦与家,所慎
凿石甃圜庵,结构因岩谷。危梁琢坚珉,湿楚裁寒玉。梵相终无坏,明灯自相续。掘断青山根,白云常在屋。
江州楼上月明中,从事同登眺远空。玉树忽薶千载后,有谁重此继清风。
叠采春风裹,含饴爱独深。卷卷行已训,历历读书箴。长忆违离语,难酬侍养心。微官稽执绋,东望泪盈襟。
谁结危亭古岸头,云容水熊入帘钩。数峰岚翠欲排闼,半夜溪声碍枕流。入坐烟霞终日秀,对床风雨一灯幽。那知戎马纷纭际,杖履相陪得胜游。
自古能全已不才,岂论骐骥与驽骀。放归自食情虽适,络首犹存亦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