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君看莲出水,万物安堪比。
居尘不染尘,欲界行禅理。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诗词中文译文:
君看莲出水,万物安堪比。
居尘不染尘,欲界行禅理。

诗意和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是宋代佛教禅宗高僧释印肃的作品。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的境界和意义。

诗的开头是“君看莲出水,万物安堪比。”这句诗描绘了一朵莲花从水中出现的景象,以此来比喻人们经历了修行后的涅槃解脱状态。莲花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征,象征着清净和纯洁。莲花从污浊的水中生长,但它本身却不受水的污染,代表着修行者在纷扰的尘世中能够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安宁。这种安宁与纷扰的对比,凸显了修行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一句“居尘不染尘,欲界行禅理。”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心境界。居尘不染尘,意味着修行者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却能够超脱尘俗的纷扰和杂念。欲界行禅理,表明修行者能够在欲望的世界中修持禅定,以此来超越欲望的束缚。这句诗传达了修行者通过禅修能够超越欲望,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禅修的核心理念。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和修行者的境界,诗词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净化和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它鼓励人们通过修行,超越欲望的纷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首诗词既是佛教禅修的表达,也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诠释。它引导人们反思内心的纷乱和欲望,通过修行和冥想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种追求内心净化和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对于当代社会中忙碌和焦虑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启示作用。

  • 《乐静草堂为卫叔静赋》

    屋芙蓉九叠屏,日长客去掩闲庭。岩花暖傍疏帘落,阶草晴分汗简青。温火试香删旧谱,汲泉煮茗续遗经。江南定有征贤诏,太史方占处士星。

  •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晴熏榆荚黑,春染柳梢黄。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低平稳船舫,轻暖好衣裳。白角三升榼,红茵六尺床。偶游难得伴,独醉不成狂。我有中心乐,君无外事忙。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

  • 《涉园偶成》

    颓龄正是投闲好,胆薄谁知与拙兼。棋信天机那论失,酒随客量不教添。静冲小雨看花蕾,时拨苍苔候笋尖。幽鸟叶间如有语,比翁难作逸群髯。

  • 《葛岭》

    白云几叠翠岚重,往往疏钟出梵宫。石骨谁人镌佛像,岭头何处觅仙翁。楼台水月丹青地,帘幕莺花锦绣丛。游子莫支苍竹去,风雷容易起虚空。

  • 《春夜听雨》

    小楼炙烛新未眠,好雨知时听不厌。风急斜敲窗上纸,檐高微洒楯边帘。花应憔悴啼丹脸,麦定惺惚磔翠髯。添得明朝诗兴好,池塘草长水渐渐。

  • 《再逢成上人》

    上都初见赤髭年,并在西州绛帐前。每与文殊同问疾,不知灵运遽生天。淮山永忆吟无社,梁苑重来供有缘。休问外堂诸弟子,饿思周粟赋归田。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