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楖栗杖,两头光晃晃。
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条楖栗杖,两头光晃晃。
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金刚杖,杖头闪闪发光。它能打破须弥山,挂在人的眉头上。
赏析:
这首诗使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金刚杖的神奇和超凡的力量。金刚杖是佛教中的宝物,象征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诗中的“楖栗杖”形容金刚杖光亮耀眼,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诗的后两句描述了金刚杖的作用,它能够打破须弥山,这里须弥山可以理解为无限的障碍和困难,金刚杖能够克服一切阻碍。而“挂在眉头上”则表达了金刚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它保护着人们,使人们拥有智慧和力量,使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刚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力量的追求,以及对佛教教义中金刚杖象征意义的理解。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让人们感受到金刚杖所代表的智慧和力量的无限可能性。这首诗既具有佛教的宗教意义,又有着抽象的哲学意味,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特点。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金刚杖的描述,表达了追求智慧和力量的愿望,以及对佛教教义中金刚杖象征意义的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形象生动的诗意,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闻说关河唾掌收,拟为跛子看花游。可怜逸少兴公辈,说着中原得许愁。
萧相关中守,元瑜邺下豪。秋风嘶白马,路草照青袍。地入参旗近,河连积石高。当年兵战处,尊酒属吾曹。
头角崭崭露,江南四月时。定应孤竹子,未脱老莱衣。怒长搘苔石,旁行过棘篱。不来能几日,渐学翠鸾飞。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照彻离微造化根,纷纭出没见其门。游神劫外问何有,著眼身前知妙存。虎啸萧萧岩吹作,龙吟冉冉洞云昏。南泉点破时人梦,要识堂堂补处尊。
往年辞膝下,侯頖领儒冠。远忆门闾望,揣归涧谷盘。即今唯教子,比得肯求官。何限公台贵,亲严未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