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相即能仁,莫错认金轮。
行圆三十二,慈悲普济人。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离色离相分第二十》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非相即能仁,
莫错认金轮。
行圆三十二,
慈悲普济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离开外在形象和相貌的重要性,强调了内在的仁慈和智慧。诗人告诫我们不要以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而是要看其内心的善良和慈悲。他提到了金轮,意指佛法的教诲,暗示人们应当遵循佛法的指引,以慈悲心普济众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人用“非相即能仁”一句表明,真正的仁慈并不依赖于外在的外貌和形象,而是内心的修为。他认为我们不能仅仅凭借外貌来评判他人,因为外表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内在的价值。诗中的金轮象征着佛法,诗人告诫人们要依循佛法的教义,以智慧和慈悲来对待他人,普济众生。
诗词的结构简洁明快,以“非相即能仁”开头,将重点立即放在了内心的修养上。接着,通过“莫错认金轮”一句,诗人再次强调了内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当以佛法的指引为准则。最后两句“行圆三十二,慈悲普济人”,表达了普渡众生的理念,诗人希望人们能够以慈悲之心去关怀他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而要以内心的美德和慈悲之心来评判他人和行为。这种思想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人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河梁一别子卿归,删后无诗始有诗。若把李陵从反汉,马迁膏鼎亦何辞。
桑麻蒙翳不通邻,耽酒颓然一老民。遣客方眠那是醉?有衣可典未为贫。晒翎斜日鸥来熟,印迹平沙雁到新。君看此间何境界,痴人犹说吐车茵。
柳梢烟重滴春娇。傍天桥。住兰桡。吹暖香云,何处一声箫。天上广寒宫阙近,金晃朗,翠**。谁家花外酒旗高。故相招。尽飘摇。我正悠然,云水永今朝。休道斜街风物好,才去此,便尘嚣。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果蠃周公作诰,鷾鸸由也外堂。白鸥比德於玉,黄鹂巧言如簧。
荣途素定不须忙,羞作春妍爱古妆。众促夺袍诗进御,君宁微服夜归乡。怪来尊老升歌席,移就菩提养病坊。闻说重题新鹤表,分留印绶与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