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不观音,六窗一晃明。
十方俱击鼓,一处一时鸣。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日不观音,
六窗一晃明。
十方俱击鼓,
一处一时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景仰和赞颂。诗中提到了观音菩萨的形象,以及在不同的地方和时刻,许多人一起敲击鼓乐,表达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庄严形象和受人景仰的地位。首句“何日不观音”,表明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虔诚信仰,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深深思念之情。接着的“六窗一晃明”形象地描绘了光明与闪烁的景象,暗示了观音菩萨的神圣与光辉。
接下来的两句“十方俱击鼓,一处一时鸣”描绘了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许多人齐心协力地敲击鼓乐,以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赞颂。这种集体的敲鼓行为象征着人们共同的信仰和向往,传递出一种虔诚和凝聚力。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之情,展现了人们对佛教信仰的热诚和向往。这首诗词以其简约而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敬仰和对观音菩萨的无尽赞颂。
闭门睡过春,出门绿满城。八关池上柳,絮罢但藏莺。世故剧千蝟,今朝此闲行。草木随时好,客恨终难平。寺有石壁胜,诗无康乐声。扶鞍不得上,新月水中生。
挂画烧香书满前,丰标清出剡溪源。平坡肘腋眠牛垄,小屋规模放鹤园。外事任如黄叶寂,閒心暗与白云论。应须参到希夷处,自是三峰直下孙。
林阜玉参差,寒乌千万斯。直疑飞绕处,错认月明枝。
当时尝爱酒,此夕更登楼。月有十分好,人无一点愁。云山开宿雾,灯火近清秋。何事太孤绝,前身是楚囚。
吾家舍西多此梅,白玉花缀棠棣枝。冒寒糁糁已蕴玉,自开及谢酒屡持。羁栖临安三换岁,向来一醉知无期。君家此花富冰艳,举觞折赠如云披。欣然拱眎不暇揖,坐想故隐增依依。只今匏系未归去,俗鞅吏纲相驱驰。就公看花仍摘实,信美我语如观颐。只应两庵有归梦,梦到花下奚复疑。
白白餈筒美,青青米果新。衰迟重时节,薄少遍乡邻。梅市花成幄,兰亭草作茵。极知欢意尽,强起伴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