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进读唐书终帙》

隋室重氛极,唐家景命新。
地归裂残壤,天洗战馀尘。
遂纳诸戎贡,争陪二月巡。
瀛洲登俊老,烟阁尽名臣。
轻重非关鼎,兴亡要在人。
旧都纷秀麦,前事遍书筠。
哲后疑图暇,西厢访古频。
终篇见成败,摘句屡谘询。
青史嘉遗直,元龟遗圣长。
愿将稽古意,万一助尧仁。

作者介绍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进读唐书终帙》

中文译文:
隋朝的气息重重,唐朝的景象命运更新。土地裂开,残破的土壤;天空洗净,战争的尘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戎族的贡品,争相参加二月的宴游。登上瀛洲,拜见俊老,烟阁里聚集了无数名臣。轻重并不取决于鼎盛的权势,国家的兴衰关键在于人。古都中盛开着郁郁葱葱的麦田,前朝的历史记载满布书籍的竹简。智者后来疑惑于历史的图谋,常常频繁地到西厢去探访古人。到了终篇,成败得见,摘取佳句时常征求意见。青史中珍贵的遗迹继承了正直的品德,元龟传世长久地保留了圣人的智慧。愿意以古人的智慧来审视过去,或许能在千载之后辅佐尧舜的仁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宋代作者宋庠进读《唐书》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隋唐时期的社会景象和历史变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兴衰的关切。

诗中通过隋朝和唐朝的比较,展现了历史的更迭和时代的变化。隋朝的重压和唐朝的新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土地的裂开和天空的洗净象征着战乱的后果。战争过去,各族纷纷向唐朝进贡,欢庆二月巡游。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岛,登上瀛洲是一种追求高尚境地的象征,而烟阁中聚集的名臣则表明唐朝文治武功的辉煌。

诗中强调了人的作用,认为国家的兴衰关键在于人。权力与地位的轻重并不决定国家的兴盛,而是人的智慧、品德和仁爱精神。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对历史的疑问和探索,智者常常到西厢去访古,摘取佳句,以求得见历史的成败。诗人希望通过研读历史,继承古人的智慧和品德,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意蕴含深远,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它描绘了隋唐时期社会的景象,呈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的作用,同时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 《水调歌头(寿赵提刑)》

    万仞鹅湖顶,千岁矫苍龙。楼台一簇,仙家遥寄五云中。天上朝元佳节,人世生贤华旦,瑞气郁葱葱。六辔耀闽海,列郡喜趋风。记昔年,当此际,早梅红。插花饮酒,狂歌醉舞寿昌宫。零落青袍如旧,敛板绣衣庭下,欣见黑头公。王室要师保,叔父忽居东。

  • 《张林宗司勲挽诗三首》

    巫峡乘轺去,涪江拥节还。方来赴京兆,又出领潼关。髀肉川涂瘦,颠毛案牍斑。音容今遂已,清血为公潸。

  • 《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家家砌下过清泉,寺寺云边占碧山。走马来看已心醒,更教选胜佳中间。

  • 《闻清公配窜雷阳》

    天谴逾重岭,雷阳去杳冥。文蛇喷雾毒,雕虎逆风腥。金锡更戈白,缁衣缀甲青。慈容时一转,令作怖魔形。

  • 《青阳驿》

    幸蜀奔波为禄儿,闻铃夜雨有馀悲。青阳一夕难高寝,黼幄千官减盛仪。

  • 《西兴道中二首》

    无马可租冲晓去,有筇堪策趁晴行。初程便是萧山县,喷火榴花两岸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